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附子防风散

附子防风散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附子防风散

药方名称附子防风散

处方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柴胡45克(去苗)五味子30克干姜23克(炮裂,切)甘草23克(炙微赤,切)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桂心15克防风23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碎,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4片,煎至9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活人书》卷十七:附子防风散

药方名称附子防风散

别名防子防风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3分,柴胡1两半(去苗),五味子1两,干姜3分(炮裂,切),甘草3分(炙微赤,切),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痓,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防子防风汤(《医统》卷十四)。《得效》有川芎三分。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猜你喜欢

  • 法制清金丹

    药方名称法制清金丹处方广陈皮(拣红者,净米泔水洗,略去白,锉大片晒干1斤,先用枳壳4两,去瓤净,用水6碗,浸1宿,煎浓汁2碗,拌橘皮,浸透1夜,次日蒸透晒干;2次,用甘草3两,去皮照前煎汤,浸蒸晒干;

  • 两泻汤

    药方名称两泻汤处方白芍1两,丹皮1两,地骨皮1两,炒黑桅子3钱,玄参1两。功能主治肾经实火,挟心包相火上冲,吐黑血,虽不至于倾盆,而痰嗽必甚,口渴思饮。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2剂,而黑血变为红色矣。再服

  • 白薇十味丸

    药方名称白薇十味丸处方白薇3两,知母4两,地骨皮3两,干地黄6两,麦门冬5两(去心),甘草4两(炙),蜀漆3两,萎蕤3两,橘皮2两,人参3两。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天行后不了了,体

  • 二陈芎归汤

    药方名称二陈芎归汤处方半夏5分,陈皮5分,赤茯苓5分,甘草5分,人参5分,阿胶5分,五味子5分,细辛5分,白芍1钱,川芎1钱,当归1钱。功能主治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炎肺。咳嗽咯血,及血不荣肌肉,动

  • 半贝丸

    药方名称半贝丸处方生半夏生川贝各9克制法上药研细,姜汁调和,捣匀为丸。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红白丹

    药方名称红白丹处方砒朱、鸡子清(调剧在猪血红纸上,晒干,烧灰)5分,雄黄1钱,朱砂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痘疹敷凉药不效,烂成深潭者。用法用量吹少许。吐涎,勿令咽干。摘录《痘疹仁端录》卷七

  • 姜芷散

    《青囊秘传》:姜芷散药方名称姜芷散处方生僵蚕、白芷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外疡,眼癣风。用法用量外疡之由风痰湿者,可摊入膏药中用,亦可用姜、醋调敷;眼癣风,用姜汁调涂。摘录《青囊秘传》《外科传薪集》

  • 加味黄耆汤

    药方名称加味黄耆汤别名保元汤处方黄耆1钱,人参1钱,甘草1钱,白术5分,肉桂5分。功能主治阳虚背恶寒。用法用量方中肉桂用量原缺,据《济阴纲目》补。病甚者,加附子。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 鸽粪包

    药方名称鸽粪包处方鸽粪3-5合。功能主治传尸劳病。用法用量炒极热,布包,从尾闾擦背脊,上至大椎,又从大椎擦背脊,下至尾闾,如此上下数10次,冷则易之,日擦十余次,夜擦5-6次,3日内外长擦,其虫必死,

  • 滑血饮

    《梅氏验方新编》卷四:滑血饮药方名称滑血饮处方归身18克川芎益母草各9克冬葵子27克阿胶30克(炒)滑石9克功能主治治难产,胞浆已破,而胎仍不下者。用法用量每服18克,水煎服,连进二三帖。摘录《梅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