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柳木耳饼

柳木耳饼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柳木耳饼

药方名称柳木耳饼

处方木耳30克龙葵根30克(锉)黄连22克(去须)川芒消30克麦饭石22克(烧,醋淬三遍)雄雀粪15克乳香30克杏仁30克(其疮有头作孔者,煨,去皮、尖,无孔者,和皮捣用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用浆水和,捏作饼子。

功能主治治痈疽疮肿,热焮疼痛。

用法用量贴疮头,以单帛抹之,每日换二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圣惠》卷六十二:柳木耳饼

药方名称柳木耳饼

处方老柳树上木耳2两,黄连1两(去须),龙葵根1握(净洗去土,切),乳香1两,人粪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

制法上药相和,捣三五百杵,捏作饼子,厚5钱以来。

功能主治乳石气发背,疮赤黑色。

用法用量一依疮大小贴之,恐药不住,以单帛勒之,病者觉痒及冷应心,则不得以手搔之,如人行30里,1换,须臾痒不可忍,四畔便皱,脓即已也,急去其药,以甘草温汤洗之,用膏药贴之,每日1换。皆须甘草汤洗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六十一:柳木耳饼

药方名称柳木耳饼

处方木耳1两,龙葵根1两(锉),黄连3分(去须),川芒消1两,麦饭石3分(烧,醋淬3遍),雄雀粪1分,乳香1两,杏仁1两(其疮有头作孔者,煨,去皮尖;无孔者,和皮捣用之)。

制法上为散,用浆水和,捏作饼子,如5钱厚。

功能主治痈疽疮肿,热焮疼痛。

用法用量贴疮头,以单帛抹之,1日2易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猜你喜欢

  • 建脾汤

    《鸡峰》卷十二:建脾汤药方名称建脾汤别名健脾汤处方生姜1斤(切片,青盐3两,研拌1宿,焙干),草豆蔻2两,大麦糵2两,陈橘皮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调中养气,消化宿谷。主用法用量健脾汤(

  • 栀子生姜豉汤

    药方名称栀子生姜豉汤处方栀子9克(劈)生姜15克 香鼓4克(绵裹)功能主治治栀子鼓汤证兼见呕吐者。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生姜,取200毫升,纳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

  • 曲麦二陈汤

    药方名称曲麦二陈汤处方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黄连(姜制)山楂麦芽(炒)神曲(炒)栝楼仁枳实(麸炒)功能主治治食积生痰,热气熏肺,气促痰壅,频频咳嗽,大便溏泻。用法用量用生姜、红枣为引,水煎服。

  • 救济丹

    药方名称救济丹别名宝丹处方栀子3钱,藿香3钱,川连3钱,木瓜2钱,薄荷3钱,朱砂4钱。制法上药忌炒,晒干为细末,再加薄荷、冰片各4钱共研极细。功能主治消暑逐秽,避四时不正之气。主头晕头痛,恶心欲吐,心

  • 苍术四苓散

    药方名称苍术四苓散处方四苓散加苍术、防风。功能主治下利,小便不利。各家论述此方表有风湿,里有湿热,故以苍防散在表之风湿,以四苓利在里之湿热。摘录《伤寒大白》卷四

  • 子芩丸

    药方名称子芩丸处方条芩120克(醋浸,纸裹煨七次)当归60克(酒洗)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妇人49岁以后,月经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霹雳

  • 避疫香粉

    药方名称避疫香粉处方生大黄4.5克甘草1.5克 皂角3克丁香6克苍术3克檀香6克 山奈3克甘松6克细辛3克雄黄3克功能主治预防瘟疫。用法用量共研末,用绸小袋佩戴身上。摘录《鼠疫约编》

  • 集灵膏

    《内经拾遗方论》卷一:集灵膏药方名称集灵膏处方生地 熟地各860克人参(去芦)枸杞子各5C0克麦门冬(去心)620克天门冬(去皮、心)牛膝各250克制法上药哎咀,加水,用桑柴火熬成膏。功能主治滋心润肺

  • 大黄和车前子

    药方名称大黄和车前子处方大黄120克,车前子30克。制法水煎2次,混合,浓缩成200毫升。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总有效率98%。用法用量分4~6次服,每4~6小时服1次,首次量加倍。

  • 丁香楝实丸

    《医学发明》卷五:丁香楝实丸药方名称丁香楝实丸处方当归(去芦,锉碎)附子(炮制,去皮、脐,锉)川楝子(锉碎)茴香(炒)各30克上四味锉碎,以好酒2升同煮,酒尽为度。烙干作细末,每称药末30克,再入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