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枇杷叶丸

枇杷叶丸

《扶寿精方》:枇杷叶丸

药方名称枇杷叶丸

处方枇杷叶2斤(蜜炙),山药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崩,经事失期,或前或后,不育。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子用量原缺。

摘录《扶寿精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枇杷叶丸

药方名称枇杷叶丸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1两半,杏仁浆水浸1宿,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半夏浆水浸1宿,炒)1两半,丁香大者1分,木香1分,皂荚肥长1尺者1挺(去皮,酥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风面上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7丸或10丸,食后取杏仁膏(别用杏仁半升去皮尖,麸炒,研膏)1匙,水1盏,同煎1-2沸,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外科正宗》卷四:枇杷叶丸

药方名称枇杷叶丸

处方枇杷叶(去毛刺)8两,黄芩(酒炒)4两,甘草1两,天花粉4两。

制法上为末,新安酒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风粉刺、鼻渣,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食后并临睡白滚汤、茶汤俱可送下。

注意忌火酒、煎炒。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猜你喜欢

  • 小驻车圆

    药方名称小驻车圆处方当归(去芦)二两,诃子(炮.去核)一两,干姜(炮)、黄连(去须),各三分。炮制上为细末,用阿胶一两三分,水煎成汁,搜和为圆,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热不调,或乳哺失节,泄泻不止,

  • 橘红半夏汤

    药方名称橘红半夏汤处方橘皮1两,半夏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产后胃虚呕逆。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 大麻仁散

    《圣惠》卷二十二:大麻仁散药方名称大麻仁散处方大麻仁3两,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陈橘皮1两(汤浸,去自瓤,焙),桂心2两,独活2两,石膏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蒺藜1两(微

  • 八将擒王丸

    药方名称八将擒王丸处方带子蜂房3钱,象牙屑5钱,僵蚕3钱,蝉蜕3钱,全蝎1对,木香3钱,乳香3钱,没药2钱。制法上为细末,以黄占8两滚化熬过,入药末搅匀,倾水中取出为丸,如枣仁大。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

  • 蝉花无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蝉花无比散药方名称蝉花无比散处方蛇蜕(微炙)一两,蝉蜕(去头.足.翅)二两,羌活、当归(洗.焙)、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捣研如粉)、川芎,各三两;防风(

  • 化管药条

    药方名称化管药条处方红升丹2两。制法冷水浸1宿,去水阴干,研成细末,涂于经消毒而粘有米糊的纱纸条上,阴干即成。功能主治拔毒生肌。主痈疽及瘰疬溃后,或肛瘘等。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条沿瘘管插入深处,每2至3天

  • 附子半夏汤

    药方名称附子半夏汤处方川附1两,生姜1两,半夏2两,陈皮(去白)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胃虚冷痰上攻,头目眩晕,眼昏呕吐等证。用法用量每服7钱,加生姜7片,水煎服。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 连薷汤

    药方名称连薷汤处方黄连3钱(吴茱萸炒),香薷1两,乌梅3个。功能主治受暑下痢鲜血。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摘录《玉案》卷三

  • 青木香散

    药方名称青木香散处方青木香60克附子30克 白灰30克 矾石15克制法上四物,合捣为粉。功能主治治腋臭。用法用量掺腋下。摘录《医心方》卷四引《范汪方》

  • 干姜四物汤

    药方名称干姜四物汤处方熟地5钱,人参钱半,白术钱半(炒),当归3钱,白芍钱半,川芎钱半,干姜钱半。功能主治产后身痛,脉虚细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产后中风虚寒,不能统运营气,而营血暗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