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青龙汤

药方名称大青龙汤

处方麻黄(去节)、石膏,各三钱。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桂枝,各一钱。大枣五个,生姜一钱半。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燥烦,六脉浮紧。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大青龙汤

药方名称大青龙汤

处方麻黄12克(去节)桂枝4克(去皮)甘草5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石膏20克(碎)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备注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杏仁宣郁汤

    药方名称杏仁宣郁汤处方苦杏仁6克 广郁金6克滑石9克黄芩4.5克半夏3克橘红3克栝楼皮4.5克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宜气开郁。治伏暑在上焦,内迫气分,舌白烦渴,心中胀闷,小便短赤。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暑

  • 致和散

    药方名称致和散别名定癌散(《医方歌括》)。处方蜂房雄鼠粪川楝子(经霜者佳)各等分功能主治治乳癌溃烂,脓水不干者。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柴胡泽泻汤

    药方名称柴胡泽泻汤处方柴胡2两,泽泻2两,橘皮(一方用桔梗)2两,黄芩2两,枳实2两,旋覆花2两,升麻2两,芒消2两,生地黄(切)1升。功能主治小肠热胀,口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

  • 茯苓桂枝汤

    药方名称茯苓桂枝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引饮过多,心下悸动。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

  • 救产止痉汤

    药方名称救产止痉汤处方人参15克当归30克川芎9克荆芥(炒黑)3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祛风止痉。治新产妇人,血虚发痉,手足牵搐,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加味生化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生化理中汤处方川芎1钱,当归3钱,干姜5分(炙黑),甘草5分(炙),人参3钱,黄耆1钱。功能主治产后阴阳两虚,手足冷发厥。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服参、耆而厥回,痛块未除,暂减参、耆,以除

  • 拔毒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方:拔毒散药方名称拔毒散处方川朴消1两,栀子仁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殃火丹,发于两胁及腋下。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好醋调涂患处,次用山栀膏方。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

  • 归气饮

    药方名称归气饮处方熟地9~15克茯苓6克扁豆6克干姜(炮)丁香陈皮各3克藿香4.5克 炙甘草2.4克功能主治治脾肾虚寒,气逆不顺,呃逆呕吐。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温服。中气寒甚

  • 琥珀茯苓膏

    药方名称琥珀茯苓膏处方人参1两,陈皮半两,当归2两(酒浸,锉,3味熬稀膏1碗),白茯苓2两(为末),琥珀半两(另为末)。制法上将人参膏加琥珀、茯苓末调匀,如稠甚,加蜜汁调之得所。功能主治精神失守,渐成

  • 麻黄醇酒汤

    药方名称麻黄醇酒汤别名麻黄酒处方麻黄1把。功能主治发汗。主大汗出入水,而致黄汗,身体四肢微肿,胸满不得汗,汗出如黄柏汁。伤寒热出,表发黄疸。用法用量麻黄酒(《得效》卷三)。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