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豆饮

大豆饮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大豆饮

药方名称大豆饮

处方大豆(炒)1升,小麦半升,蒲黄半两,吴茱萸(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赤白,久不止,身面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圣济总录》卷十四:大豆饮

药方名称大豆饮

处方大豆1升(紧小者)。

功能主治中风,惊悸恍惚。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去豆,取汁5合,顿服。汗出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七二引《肘后方》:大豆饮

药方名称大豆饮

别名大豆酒、豆淋酒

处方鸡屎白1升,大豆5升。

制法和炒令变色,乘热以酒沃之,微煮令豆味出。

功能主治因疮中风。腰脊反张,牙关口噤,四肢强直,耳聋。

用法用量大豆酒(《圣济总录》卷一一四)、豆淋酒(《普济方》卷三○三)。

注意服后宜以热生姜稀粥投之,覆身出汗,勿触风。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引《肘后方》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大豆饮

药方名称大豆饮

处方大豆、香薷芦根枇杷叶(拭去毛,炙)、竹茹前胡(去芦头)、陈橘皮(去白,焙)各等分。

功能主治霍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分(切碎),煎取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 寒淋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寒淋汤药方名称寒淋汤处方生山药30克 小茴香(炒,捣)6克当归9克 生杭芍6克椒目(炒,捣)6克功能主治治寒淋。喜饮热汤,喜坐暖处,时常欲便,便后更加抽引作疼。用法用量水煎服。

  • 当归益荣丸

    药方名称当归益荣丸处方当归2钱,川芎2钱,黄连1钱半,芦荟2钱2分,使君子肉1钱2分。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功能主治平素肌肥,痘后羸瘦,虽能饮食,亦不能发肌肤者。用法用量米饮送下。摘录《片玉痘疹》

  • 龙盐膏

    药方名称龙盐膏处方盐1分,龙脑1分,蓬砂(研)1分,马牙消(研)1分,硇砂(研,飞过)1分,蕤仁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2-7枚。制法上为细禾,再同研匀,以生蜜和,稀稠得所,新瓷合盛。功能主治沙土入眼

  • 接指方

    药方名称接指方处方真正沉重苏木、蚕茧。制法苏木为细末。功能主治指断,及其余皮肤刀伤。用法用量敷断指间,外用蚕茧包缚定固,数日如故。摘录《医统》卷九十三

  • 骨质增生丸

    药方名称骨质增生丸处方熟地黄2两,鸡血藤1两5钱,骨碎补1两5钱,肉苁蓉1两,鹿衔草1两,淫羊藿1两,莱菔子5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钱。功能主治养血,舒筋,壮骨。主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

  • 清热泻脾散

    药方名称清热泻脾散处方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功能主治清脾泄热。治小儿心肿蕴热,致患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者。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 补肝白茯苓散

    药方名称补肝白茯苓散别名白茯苓汤处方白茯苓3分,防风3分(去芦头),柏子仁3分,细辛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槟榔半两,白术3分,芎?3分,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去瓤,麸炒微

  • 香梅丸

    药方名称香梅丸处方乌梅(同核,烧存性)香白芷(不见火)百药煎(烧存性)制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 芦甘石散

    药方名称芦甘石散处方上甘石1钱,黄连1钱(煎汁)。制法先将甘石煅透,研细,入黄连水收干。功能主治下疳。用法用量用猪油调甘石末,敷之。立愈。原方每甘石1钱,加珠粉1分更妙。摘录《青囊秘传》

  • 纯阴化阳汤

    药方名称纯阴化阳汤处方熟地1两,玄参3两,肉桂2分,车前子3钱。功能主治阴亏之至,小便不通,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独口不渴,服甘淡渗泄之药皆无功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