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刺蓟汤

刺蓟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刺蓟汤

药方名称刺蓟汤

处方刺蓟2两,鸡苏叶2两,黄连(去须)1两,犀角(镑)1两,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气上行,衄血,汗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刺蓟汤

药方名称刺蓟汤

处方刺蓟3两,黄芩(去黑心)3两,大黄(锉,炒)3两,赤芍药3两,蒲黄2两,侧柏叶4两,生干地黄(焙)5两,甘草(炙,锉)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逐急以新汲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刺蓟汤

药方名称刺蓟汤

处方刺蓟1两,生麦门冬(去心)1两,生干地黄(焙)1两,鸡苏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青竹茹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鼻衄及吐血,心中坚硬,遍身疼痛,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圣惠》卷三十八:刺蓟汤

药方名称刺蓟汤

处方刺蓟1两,青竹茹1两,生麦门冬汁1两(去心),茜根半两(锉),当归半两,鸡苏2两,生姜半两,生地黄2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头痛壮热,衄血,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 金黄散

    《外科精义》卷下:金黄散药方名称金黄散处方黄连大黄黄耆黄芩黄柏郁金各30克甘草1.5克 龙脑1.5克(另研)功能主治治丹毒,热疮。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末,入龙脑研匀;若治湿毒丹肿,新水调扫赤上,或蜜水调

  • 胜冰丹

    药方名称胜冰丹处方白药子一两半,山豆根、红内消、黄药子、甘草(炙)、黄连,各二两;麝香(研)、龙脑(研),各二钱。炮制上为末,用建盏盛,于饭上蒸,候冷,入脑、麝令匀,炼蜜圆如鸡头大。功能主治治三焦壅盛

  • 大补肾气丸

    药方名称大补肾气丸处方五味子(炒)1两,黄柏(酒炒)1两,知母(去皮,酒拌,捣膏)1两,龟版(童便炙)2两,熟地黄2两(用生者,酒拌,铜锅内蒸半日,捣膏)。制法上为细末,入2膏,加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附子细辛汤

    《杏苑》卷五:附子细辛汤药方名称附子细辛汤处方黑附子1钱,细辛1钱,白术1钱,川芎2钱5分,甘草(炙)5分,生姜5片。功能主治少阴头疼,足寒气逆,脉细。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前服。摘录《杏

  • 金宝膏

    药方名称金宝膏处方桑柴灰5碗(用沸汤10碗淋汁,用草纸一层,皮纸二层,放罗底,次置灰于上淋之),穿山甲2两(煨胖),信砒2钱(另研),杏仁7枚(去皮,同信砒、穿山甲研细),生地黄2两,辰砂1钱(另研)

  • 益经汤

    药方名称益经汤处方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当归15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枣仁9克(捣碎)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炒黑)人参6克功能主治滋防养血,疏肝解郁。

  • 凤雏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凤雏膏药方名称凤雏膏处方龙骨3g,没药3g,血竭3g,轻粉1.5g,冰片1.5g。制法上为细末,与蛋黄焦油调匀。功能主治下腿溃疡。用法用量外敷。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治痘全书

  • 浮萍当归汤

    药方名称浮萍当归汤别名青萍当归汤处方浮萍3钱,当归3钱,生地3钱,丹皮3钱,芍药3钱,甘草3钱,生姜3钱。功能主治温疫,厥阴经证,烦满者;疹病,厥阴经证,烦满囊缩发斑者。用法用量青萍当归汤(原书卷四)

  • 虎兔丸

    药方名称虎兔丸处方虎骨2两(羊酥炙),天门冬(去心)1两5钱,破故纸(炒)1两5钱,玄胡索1两5钱,杜仲(盐水炒)1两,大附子(便制)1两,菟丝子(酒煮)1两,香附(醋炒)1两,广木香1两。制法上为末

  • 二术煎

    药方名称二术煎处方白术(炒)6~9克苍术(米泔浸,炒)3~6克 芍药(炒黄)6克陈皮(炒)4.5克 炙甘草3克茯苓3~6克厚朴(姜汤炒)3克木香1.8~2.1克干姜(炒黄)3~6克泽泻(炒)4.5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