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利膈丸

利膈丸

医学发明》卷一: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别名人参利膈丸(《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木香21克槟榔23克厚朴(姜制)60克人参藿香当归甘草枳实(麸炒)各30克大黄(酒浸,焙)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和丸,或少用蒸饼亦可,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脾胃壅滞,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诸饮下。

摘录医学发明》卷一

儒门事亲》卷十二: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牵牛120克(生)槐角子30克(炒)木香30克青皮30克 皂角(去皮,酥炙)半夏(洗)各60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生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阻气滞,喘满咳嗽,脘痞腹胀,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用白开水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脉因证治》卷下: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黄芩(生)1两,黄芩(炒)1两,黄连5钱,南星5钱,半夏5钱,枳壳3钱,陈皮3钱,白术2钱,白矾5分,泽泻5钱,神曲(炒)。

功能主治除痰利膈。主痞证。

用法用量方中神曲用量原缺。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半夏3两(汤洗7遍去滑,为细末,生姜汁和作饼子,焙干用),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去黑皮)、槟榔(锉碎)、百合、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诃黎勒(煨,去核)、桔梗(炒)、枳壳(去瓤,麸炒微黄)、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痰饮,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保生信效方》: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黑牵牛4两(半生半熟),青橘皮(去白)半两,槐角子半两,皂角(不蛀、肥者,去皮子,涂酥炙)2两,齐州半夏(汤浸洗7次,切,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风盛痰实,喘满咳嗽,风气上攻。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要疏风痰,加至30-40丸。小儿风涎痰热,可作小丸,量多少与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保生信效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槟榔(锉)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牵牛子(微炒)4两,木香半两,干姜(炮)1分,枳壳(去瓤,麸炒黄色)2两,半夏(汤浸7遍,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正气,利心胸,行壅滞。主留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博济》卷二: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牵牛子4两(一半生,一半熟),不蛀皂角(涂酥,炙令香熟)2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焦不顺,胸膈壅塞,头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荆芥、姜汤送下。

摘录《博济》卷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牵牛子(微炒)4两,皂荚(去皮,酥炙)4两,白矾(烧令汁枯)1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2两,葶苈子(隔纸炒)2两,丹砂(研)1两,铅白霜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癖,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利膈丸

药方名称利膈丸

处方制野军4两,槟榔4两,莱菔4两,木香2两,茅术2两,陈皮2两,厚朴2两,果仁2两,枳壳2两,砂仁2两,山楂2两,神曲2两,麦芽2两,桔梗2两,青皮2两,藿香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钱1分。

功能主治开瘀顺气,消食化痰。主肝瘀胃热,发为结胸,胸脘疼痛,咯气食少,肝气横逆,闭塞于胸,胸胁串疼,气促息急,湿蕴脾肺,痰如蛋清,漉漉有声,气喘咳嗽;食积结滞,中脘胀硬,大便闭塞,嘈杂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油腻物。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猜你喜欢

  • 碧丹

    药方名称碧丹处方玉丹3分,百草霜半匙(研细),灯草灰(如瓦灰色)1厘,甘草末3匙,薄荷末2分(研极细),好冰片半分(多加尤妙)。制法再研匀,入小瓷罐,塞紧口,勿令出气。功能主治消痰清热,祛风解毒,开喉

  • 化毒神丹

    药方名称化毒神丹处方生甘草15克大黄30克 丹皮15克当归30克雷丸9克蒲公英15克功能主治治中毒腹泻,腹痛不可止,面青唇黑,几不欲生,肛痛如割,大泻倾盆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两炒丸

    药方名称两炒丸处方半夏6两(切作片子),龙骨6两(碾为末),木猪苓6两(切作厚片子)。制法上药,先用生姜一斤,切作片子,换热水洗半夏7遍,去生姜不用,只将半夏一味同木猪冬一处拌匀,炒半夏微干,碾破半夏

  • 益元散

    《中国药典》:益元散药方名称益元散处方滑石600g甘草100g朱砂30g性状本品为浅粉红色的粉末,手捻有润滑感;味甜。炮制以上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

  • 肝胆两抒汤

    药方名称肝胆两抒汤处方龙胆草2钱,柴胡1钱,当归5钱,金银花1两,炙甘草2钱,甘菊2钱,半夏1钱5分,白芍5钱,丹皮3钱,黄葵花1钱5分,白蒺藜2钱。功能主治眉疽。用法用量眉疽一生,宜速治,数剂即消,

  • 补骨脂煎

    方出《本草图经》引《续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寿亲养老》卷四:补骨脂煎药方名称补骨脂煎别名补骨脂散处方破故纸10两,胡桃瓤20两。制法破故纸净择去皮,洗过,捣筛令细,胡桃瓢汤浸去皮,细研

  • 茯苓琥珀汤

    《卫生宝鉴》卷十七:茯苓琥珀汤药方名称茯苓琥珀汤处方茯苓(去皮)琥珀白术各15克 洚泻30克滑石21克 木猪苓15克(去皮)甘草(炙)桂(去皮)各9克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冷,小便数而短,昼夜约二十余行,脐

  • 蟾灵膏

    《仙拈集》卷四:蟾灵膏药方名称蟾灵膏处方蟾酥、石灰各等分。制法和匀,成小饼。功能主治肿毒。用法用量贴疮头上,以膏盖之,即破。摘录《仙拈集》卷四《理瀹》:蟾灵膏药方名称蟾灵膏处方草乌、木鳖仁、灵仙、凤仙

  • 吹鼻龙脑散

    药方名称吹鼻龙脑散处方龙脑少许(研细),蜗牛壳1分(炒令黄),虾蟆灰1分,瓜蒂1分,麝香少许(细研),黄连1分(去须),细辛1分。制法上为细散,入瓷盒内贮之。功能主治小儿脑疳,鼻塞头痛,眼目昏暗,羞明

  • 京三棱方

    药方名称京三棱方别名京三棱散处方京三棱1两(微煨,锉),柴胡3分(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当归3分(锉,微炒),赤茯苓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半两,鳖甲半两(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