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世医得效方》卷五: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炙)白茯苓(去皮)白术(去芦)陈皮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健脾补气,和中化痰。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症,致儿为患。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嵩崖尊生》卷八: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草、神曲山楂麦芽

功能主治脾弱。方食已即困欲卧。

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嵩崖尊生》卷十五: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草、柴胡黄芩

功能主治脾虚唇动。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

《医门八法》卷二: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党参5钱,白术3钱,茯苓2钱,炙草1钱,陈皮1钱,法夏1钱,乌梅5个。

功能主治健脾,暖肾,敛肝。主痰饮。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为引,送服四神丸1钱5分。

各家论述治痰饮者,健脾、暖肾、敛肝,盖缺一不可矣。宜六君子汤重加乌梅,送四神丸。六君子汤健脾者也,四神丸暖肾者也,乌梅敛肝者也。此筹思再四,曾施而已效者也。

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回春》卷三: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去芦)1钱,白术(去芦)1钱,茯苓(去皮)1钱,白芍(炒)1钱,山药(炒)1钱,当归1钱,藿香5分,砂仁5分,莲肉10粒,乌梅1个,半夏(姜汁炒)8分,陈皮8分,甘草3分,炒米100粒。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久病胃虚呕吐。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徐徐温服。

摘录《回春》卷三

《回春》卷二: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7分,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1钱,半夏(姜汁制)1钱,香附1钱2分,木香5分,砂仁5分,甘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食厥。因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致昏冒者。

用法用量先用姜、盐汤多灌,探吐之后,服六君子场。

摘录《回春》卷二

《片玉痘疹》卷八: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炒)、白茯苓甘草(炙)、黄耆(炙)、陈皮半夏神曲(炒)、木香砂仁升麻(酒炒)。

功能主治痘疮起发之后,能食而泄泻者。

用法用量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八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曲、没石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生风多困。

用法用量水7分盏,加冬瓜子少许,同煎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黄耆、白茯苓甘草山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助脾进食,辟邪气。主伤寒汗、下之后,将见平复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如渴,加干葛、乌梅;大便自利,加陈皮厚朴砂仁、肉豆蔻;余热,加银柴胡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

《嵩崖尊生》卷八: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黄耆、炙甘草、枣仁。

功能主治年高不寐。

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得效》卷五: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甘草、白茯苓白术、肉豆蔻(湿纸裹,煨熟,锉碎,以厚纸盛,压去油)、诃子(煨,去核)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脏腑虚怯,心腹胀满,呕哕不食,肠鸣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红枣2个,水煎服;或为末,热盐汤调服亦可。

摘录《得效》卷五

《济生》卷七: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橘红半两,半夏(汤泡7次)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脾脏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七

杨氏家藏方》卷六: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别名六物汤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陈橘皮(去白)、人参(去芦头)、白术、白茯苓(去皮)、半夏(汤洗7遍,切作片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胸膈痞塞,脾寒不嗜食,服燥药不得者;痰气上攻,头眩日晕,呕吐,胸膈不快;及痰疟潮作,寒热往来,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六物汤(《普济方》卷一六四)。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医学正传》卷三引《局方》: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5分,茯苓1钱,甘草1钱,人参1钱,白术1钱5分。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外疡久溃,食少胃弱者;痔漏日久,脉数而涩,饮食日减,肢体愈倦,一切不足之证;胃气虚热,口舌生疮;中气不和,时时带下。

用法用量方中人参改为党参,制成丸剂,名六君子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注意真阴亏损者忌用。

各家论述医方考》: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东南之土卑湿,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痰证见矣。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补气;乃半夏则燥湿以制痰,陈皮则利气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与参、苓、术、草比德云尔!

临床应用1.泻痢《寿世保元》:一人患痢,后重,自知医,用芍药汤,后重益急,饮食少思,腹寒肢冷。予以为脾胃亏损,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炮姜,三剂而愈。

2.吞酸《寿世保元》:一妇人吞酸嗳腐,呕吐痰涎,面色纯白。用二陈、黄连枳实之类,加发热作渴,肚腹胀满。予曰:此脾胃亏损,末传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肢体肿胀如蛊。余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气渐醒,饮食渐进,虚火归原,又以补中益气加炮姜木香茯苓半夏兼服,全愈。

3.眩晕痞闷《张氏医通》:缪某,偶因小愤,遂致眩晕痞闷,三月来服豁痰利气药不应,反觉疲倦,饮食日减,下元乏力。至七月下浣,邀石顽诊之,六脉似觉有余,指下略无冲和之气,气口独滞不调,时大时小,两尺俱濡大少力,此素多痰湿,渐渍于水土二经,复加剥削之剂屡犯中气,疲倦少食,迨所必致。法当先调中气,输运水谷之精微,然后徐图温补下元。为疏六君子汤加当归兼调营血,庶无阳无以化之虞。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引《局方》

丹溪心法》卷四: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一方加半夏)。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普济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1两半,白茯苓1两半,当归1两半,黄耆1两半,白扁豆1两半,甘草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便血不止,脾胃虚寒,饮食不进,身体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3钱,米饮调下,1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猜你喜欢

  • 百部洗剂

    药方名称百部洗剂处方生草乌10g,西部10g,土槿皮10g,白鲜皮10g,威灵仙10g,猪牙皂10g。功能主治体癣。用法用量将诸药放砂锅内,加入10%冰醋酸200ml,再加水200ml,加热至沸,药液

  • 桂枝柏叶汤

    药方名称桂枝柏叶汤处方首乌3钱,桂枝3钱,丹皮3钱,生地3钱,柏叶3钱,生姜3钱,人参3钱,阿胶3钱。功能主治须落发焦,枯燥不荣。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黄涩早白,加桑椹、黑豆;阳衰土湿者,加干姜、

  • 龙胆清肝饮

    药方名称龙胆清肝饮处方龙胆草1-2钱,黄芩1-2钱,黄连1-2钱,瓜蒌1枚,麦冬5钱至1两,玄参2-3钱,知母3-5钱,芍药3钱,羚羊角3-5钱。功能主治热邪传入厥阴,烦满囊缩,消渴,气上冲气,心中痛

  • 茴香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茴香汤药方名称茴香汤处方茴香(去土.炒)六斤,川楝子(洗.炒)、陈皮,各二斤;甘草(炒)七斤,盐(炒)一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疗元脏气虚冷,脐腹胀满,不思饮食,一

  • 鳖甲

    药方名称鳖甲处方鳖甲适量,焙焦研成细粉备用。生黄芪120克,川牛膝(盐水炒)60克。制法水煎2次,混合(1日量),用药汁送服鳖甲粉。功能主治据报道,经重复验证后表明,本方确系良方。用法用量每次10克,

  • 连朴饮

    《霍乱论》卷下:连朴饮药方名称连朴饮处方制厚朴6克 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 香豉(炒)焦山栀各9克芦根60克功能主治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

  • 厚朴饮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厚朴饮药方名称厚朴饮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槟榔(锉)3枚,肉豆蔻(去壳,炮)1两,吴茱萸(洗,焙,微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制

  • 壁宫丸

    药方名称壁宫丸处方壁宫1枚(去头脚尾,面裹煨熟),熊胆1钱(研入),麝香半钱(细研),黄连1钱(去须)。制法上为末,蟾酥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用法用量每眼5

  • 承气化毒汤

    药方名称承气化毒汤处方枳实、厚朴(姜炒)、大黄(酒炒)、槟榔、甘草。功能主治痘疮,狂妄发躁,手足宜热而反冷,阳极似阴,谓之阳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万氏家妙方》卷六

  • 救肠败毒至圣丹

    药方名称救肠败毒至圣丹别名败毒至圣散(《惠直堂经验方》卷三)。处方金银花27克(煎取汁200毫升)当归15克地榆21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肠痈。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煎至200毫升,同金银花汁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