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鱼彭)鱼脑

(鱼彭)鱼脑

药材名称(鱼彭)鱼脑

拼音( Yú Pénɡ ) Yú N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蝠鲼科动物双吻前口蝠鲼日本蝠鲼等的脑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nta birostris(Walbaum)2.Mobula japonica(Muller et Henle)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取脑髓,鲜用。

原形态1.双吻前口蝠鲼,体盘菱形,宽逾6m,重达2000kg以上。体盘宽为长的2.2-2.4倍,前缘圆凸,后缘凹入。头宽大,稍突起,前缘扁平,胸鳍前部分化为侧扁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大而长椭圆形,能自由摇动,并能从下向上转卷成管状。眼大,侧位,眼间隔频宽,眼球比喷水孔宽约大2倍,喷水孔横椭圆形。鼻孔亚前位,于上颌角前方。口前位,很宽大,下颌突出,上颌无牙,下颌具一细狭牙带,牙细小,粒状,约100余纵行。鳃孔很宽,前后距离约相等。小型背鳍1个,约为腹鳍的1/2,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腹鳍小,长方形,约与胸鳍后角在同一水平级上。尾细短,约为射干长的1.2倍。尾刺1个,短宽,包于皮下。体背浅青灰色,头的前部及尾的后部均黑褐色,体盘外缘灰褐色,胸鳍外部、后部及腹鳍为青灰色,肛门周围黑色。大者背面深青褐色,头侧至肩区具类椭圆形灰白大斑1对,腹面淡白色。

2.日本蝠鲼,本种与前种主要差别为:头鳍中侧扁,作角状突出于眼前,能自由摇动,亦能从下向外转卷呈“S”形。口下位,宽平近前,上下颌具一细牙横带,每横带约由150纵行组成,前面牙较小,扁圆形;后面牙渐大,椭圆形横条状,每牙具1-3个齿头。尾细长,几为体长的3倍,尾刺1个,短小。体背面粗糙,青褐色,腹面白色。头鳍里青褐色;外侧白色。尾的两侧具白色小鳞。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暖水性中上层大型鲼类。主食浮游甲壳类及小鱼。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2.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化瘀通络。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适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五龙皮

    药材名称五龙皮别名五角槭、地锦槭、水色树、色木槭、色木来源槭树科五龙皮Acer mono Maxim.,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陕西及长江上下游。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逐瘀。主治

  • 大豆黄卷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豆黄卷药材名称大豆黄卷拼音Dà Dòu Huánɡ Juǎn别名大豆卷来源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种子发芽后

  • 牛大力

    药材名称牛大力拼音Niú Dà Lì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pecisoa Champ.,以根入

  • 山慈姑花

    药材名称山慈姑花拼音Shān Cí Gū Huā别名金灯花(《本草拾遗》)。出处《纲目》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花。功能主治(纲目》:"治小便血淋涩痛。"复方治血

  • 刺蓼

    药材名称刺蓼拼音Cì Liǎo别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钻、猫舌草、红火老鸦酸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Franch. et Sav.,以全

  • 柠条花

    《中药大辞典》:柠条花药材名称柠条花拼音Nínɡ Tiá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花。夏季采花,阴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高血压、

  • 海带

    药材名称海带拼音Hǎi Dài别名海马蔺、海草(《东北药植志》)。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春、夏、秋皆可采收,除去杂质,用淡水洗净,阴干。原形态大叶藻(《本草拾遗》)

  • 岩椒

    药材名称岩椒拼音Yán Jiāo别名木本化血丹,野花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毛刺花椒的根。全年可采。剥去皮,切片晒干。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1

  • 爬山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爬山虎药材名称爬山虎拼音Pá Shān Hǔ别名假葡萄藤、走游藤、飞天蜈蚣、枫藤、爬墙虎、地锦来源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

  • 保山附片

    药材名称保山附片别名草乌来源毛茛科保山附片Aconitum nagarum Stapf,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