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草乌

黄草乌

药材名称黄草乌

拼音Huánɡ Cǎo Wū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丽江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forrestii Stapf[A.lidiangense Chen et Liu]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残茎,多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丽江乌头,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块根胡萝卜状,长约5.5cm,直径1.6cm。茎直立,被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具稍长柄;茎中部以上叶具短柄,叶柄长2-10mm;叶片宽卵形或五角状卵形,长7-12cm,宽7-10cm,基部心形,3深裂稍超过中部或至本身长度4/5处,深裂片近今接,两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具多数密集的花;花序轴和花梗 密被伸展的淡黄色短柔毛,并混生反曲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中部以上苞片长圆状线形;花梗长1-2.5cm;小苞片狭长圆形或线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紫蓝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形,宽0.9-1.1cm,基部至喙长1.7-2cm,喙短;花瓣2,无毛,先端向外弯,唇长约5mm,2浅裂,距长约1mm,半圆形,稍向后弯;雄蕊多数,无毛,花丝全缘;心皮5,无毛。蓇葖果。种子多数。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100m一带的山地草坡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木里、云南西北部丽江。

性状性头脑 鉴别,根圆锥形,长4-5cm,直径1-1.5cm。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母根具不规则纵皱缩纹及须根痕;子根稍光滑,具少数点状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可见少数深棕色散列的小点。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破层为3-4列棕色细胞;皮层细胞5-6列,类长方形,切向排列,石细胞密集。内皮层显着,复合的外韧型维管数个环列,母根的每个维管束的外侧有皱缩的薄壁细胸怀不,子根的复合维管束5-6个。形成层环类长圆形,木质部束导管呈径向或V字形提列。

粉末特征:1.石细胞多,长条形、类方形、长方形或锥形,长50-256μm,直径20-50μm,纹孔及孔沟明显,壁厚或稍厚。2.淀粉粒单粒呈长圆形、盔帽形或外向锤形,直径6-24μm,脐点呈点状、一字形、八字形;复粒由2分粒组成。

化学成分丽江乌头块根含粗茎乌头碱甲(crassicaulineA),丽乌碱(liwaconitine),展花乌头碱(chasmaconitine),乌头诺辛(aconosine),卡马乌头原碱(cammaconine),8-去乙酰滇乌碱(8-deacetylyun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展花乌头宁(chasmanine),佛氏乌头亭(forestine),佛氏乌头辛(foresticine),滇乌碱(yunaconitine),丽江乌头碱(foresaconitine),即是黄草乌碱丙(vilmorrizaninec),丽江乌任碱(acoforine),丽江乌头辛碱(acoforesticine)丽江乌头亭碱(acpfprestinine),嗜啦乌头原碱(dolaconine),丽日碱甲(liconosine A),3-去羟-8-去乙酰滇乌碱(3-deoxy-8-deacetyl yunaconitine),3α,13-二羟基丽江乌头碱(3α,13-dihydroxyforesaconitine)等生物碱。还含茴香酸(anisic acid)。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滇乌碱皮下注射10-80μg/kg或灌服50-100μg/kg于大鼠或小鼠,对醋酸、组胺等所致腹腔或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抑制角叉菜胶、蛋清及甲醛所致大鼠足跖水肿,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胸腔白细胞游走以及棉球所致组织增生也均有显着抑制作用。摘除双侧肾上腺后仍具有抗炎作用,但滇乌碱不能处长去肾上腺大鼠的生存时间,也不影响腺和坚上腺重量,表明滇乌碱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无关。

2.镇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滇 乌碱10μg/kg,20μg/kg,40μg/kg,80μg/kg,100μg/kg的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15%,25%,45%,71%和87%,ED50为39(34-44)μg/kg。热板法试验20μg/kg,50μg/kg和100μg/kg的凶制率分别为20%,60%及80%,ED50为42(37-49)μg/kg。对一甲醛所致大鼠脚爪疼痛,皮下注射10μg/kg,30μg/kg的镇痛率为16%和50%。

3.解热作用,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灌服滇乌大50μg/kg,100μg/kg有显着才的解热作用。

4.对免疫功能 的影响,小鼠对血中碳粒的熟清试验,腹腔注射滇乌碱50μg/kg连续4天,可明显提高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但去使小鼠肝、脾重量明显减轻,20μg/kg无明显影响。20μg/kg,50μg/kg还能使小鼠血清总补体活性明显升高,但对C3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的生成及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滇 乌碱无明显影响,或有所抑制,但对IgG无明显影响。50μg/kg腹腔注射能显着延长小鼠耳后移植心肌的存活时间,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有抑制倾向。

5.毒性,滇乌碱的LD50小鼠灌服、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为12.97(2.95-2.99)mg/kg,0.37(0.35-0.39)mg/kg,0.34(0.32-0.36)mg/kg;大鼠则分别为540(490-590)μg/kg,67(64-70)μg/kg及60(57-63)μg/kg。中毒症状为活动减少,闭目匐伏,流涎,呕吐样反应,后肢软瘫,呼吸抑制一般在药后1h左右死亡,死前有抽搐。

性味味辛;性温;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镇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华东膜蕨

    药材名称华东膜蕨拼音Huá Dōnɡ Mó Jué英文名Barbate Filmy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华东膜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menophyl

  • 唐松草

    药材名称唐松草拼音Tánɡ Sōnɡ Cǎo别名白蓬草、草黄连、马尾连、土黄连出处《晶珠本草》记载:吉合觉清热解毒。《如意宝树》记载:吉合觉清热,治疫疽。《形态比喻》记载:吉合觉为消炎药之王,生长在阳

  • 野靛青

    《中药大辞典》:野靛青药材名称野靛青拼音Yě Diàn Qīnɡ别名项开口、白牛膝、大青、九头狮子草、高山辣椒、大叶辣椒草、黄丁苦草、对叶接骨草、绿骨大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

  • 野塘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塘蒿药材名称野塘蒿别名香丝草、小山艾、火草苗来源菊科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 (L.) Cronq.[Erigeron crispus Pourr.;E. li

  • 麂肉

    《中药大辞典》:麂肉药材名称麂肉拼音Jǐ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鹿科动物小麂的肉。原形态小麂,又名:黄麂,黄猄。形小,肩高约40厘米,体长70~80厘米,尾长可达12厘米,脸部较短而宽

  • 青蒿根

    《中药大辞典》:青蒿根药材名称青蒿根拼音Qīnɡ Hāo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根。功能主治治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复方①治虚痨发热:青蒿根一钱,地骨皮一钱,柴胡根

  • 苦竹笋

    《中药大辞典》:苦竹笋药材名称苦竹笋拼音Kǔ Zhú Sǔn别名苦笋(《食疗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苗。性味①《纲目》:"苦甘,寒。"②《本草求原

  • 野漆树根

    《中药大辞典》:野漆树根药材名称野漆树根拼音Yě Qī Shù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野漆树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漆树叶"条。性味《闽东本草》:&

  • 鹿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尾药材名称鹿尾拼音Lù Wěi来源为鹿的干燥尾部。带毛鹿尾系将鹿尾割下,挂起阴干而成;不带毛鹿尾系将毛鹿尾入水中浸片刻,取出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阴干而成

  • 疳积药

    药材名称疳积药拼音Gān Jī Yào别名食疙瘩(《贵州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秋季挖根。性味涩,温。功能主治健脾利湿,镇吐理气。复方①治上吐下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