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驳骨丹

驳骨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驳骨丹

药材名称驳骨丹

拼音Bó Gǔ Dān

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

来源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辛,微酸、平。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消肿止痛。用于骨折,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驳骨丹

药材名称驳骨丹

拼音Bó Gǔ Dān

别名接骨草、四季花(《群芳谱》),小还魂(《岭南采药录》),百节芒(《广州植物志》),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南宁市药物志》),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广西药植名录》),细骨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爵床科植物裹篱樵茎叶。7~8月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灌木,全体无毛,高可达1.5米。叶互生,有短柄,披针形,长4~14厘米,宽1~2厘米,全缘,先端渐尖。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脓内,长4~10厘米,往往成圆锥状;花下苞片狭小,短于萼,常脱落;萼5齿裂,线形,长约3毫米;花冠唇形,白色或粉红色,有紫斑,长约1.2厘米;雄蕊2,着生于花冠喉部,突出,药室高低不等,其中一室的基部延长;子房上位,花柱线形,短2裂。蒴果棒状,长约1.2厘米,无毛。花期初夏。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阴湿处、沟谷间。常栽培作绿篱。分布广东、台湾、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裹篱樵碱和挥发油。

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1~2克/公斤、可使大鼠体温升高;剂量过大(10~20克/公斤)则使体温降低,剧烈泻下,终致死亡。

性味辛,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

②《本草求原》:"辛,平。"

③《陆川本草》:"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

①《纲目拾遗》:"治折伤,续断骨,捣罨。"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风邪,理跌打,调酒服。"

③《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内服能去瘀生新。"

④《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研末。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骨折,无名肿毒:小驳骨鲜草捣烂或干草研末,用酒、醋调敷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小驳骨五钱至一两(鲜者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驳骨丹

药材名称驳骨丹

拼音Bó Gǔ Dān

英文名Common Gendarussa Herb

别名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驳骨、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尖尾峰、接骨筒、细骨风、白及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驳骨丹的茎叶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darussa u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ssa burm. 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驳骨丹干 亚灌木,直立无毛,高约1m。茎圆柱形,节膨大,分枝多,嫩枝常深紫色。叶对生;纸质;叶柄长不及1cm;叶片狭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长5-10cm,宽5-15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侧脉每边6-8条,呈深紫色。穗状花序顶生,上部密生,下部间断;苞片对生,每苞片中有花2室数朵;萼近相等的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4mm;花冠白色或粉红色,长约1.3mm,花冠管圆筒状,叫做部稍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状卵形,下唇浅3裂;雄蕊2,花丝稍扁,花药具阔面斜的药隔,药室2,一个基部有尾状附属物;子房每室有2个胚珠,花柱线形。蒴果棒状,长1.2cm,无毛。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旁或路边的灌丛中,赤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多分枝,小枝有四棱线,节处膨大,嫩枝绿色。叶多皱缩,完整叶片狭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4-14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青绿色,下面黄绿色,光亮;中脉粗大,与侧脉均呈深紫色,或有时侧脉半透明。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叶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根含生物碱爵床脂素(justicin)和挥发油[2]。

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1-2g/kg)可使大鼠体温升高;剂量过大(10-20g/kg)则使体温降低,剧烈泻下,终致死亡。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肝;肾;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血;续筋骨。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衍;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拾遗》:治折伤,续断骨,捣罨。

2.《生草药性备要》:治风邪,理跌打,调酒服。

3.《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内服能去瘀生新。

4.《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芒刺复叶耳蕨

    药材名称芒刺复叶耳蕨拼音Mánɡ Cì Fù Yè ěr Jué别名献鸡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芒刺复叶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chniodes aristata(Forst.)T

  • 野把子

    药材名称野把子拼音Yě Bǎ Zi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露珠香茶菜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irrorata(Forrest ex Diels)Hara[Plectrant

  • 硬质早熟禾

    《全国中草药汇编》:硬质早熟禾药材名称硬质早熟禾拼音Yìnɡ Zhì Zǎo Shú Hé别名龙须草来源禾本科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 Tri

  • 峨参叶

    药材名称峨参叶拼音é Shēn Yè英文名Anthriscus syluestris (L.)Hoffm.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hriscus syluestr

  • 高粱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粱药材名称高粱拼音Gāo Liɑnɡ别名蜀黍来源禾本科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化学成分嫩株含氰甙类杜林甙(即叶下珠甙,dhu

  • 功劳子

    《中药大辞典》:功劳子药材名称功劳子拼音Gōnɡ Láo Zǐ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果实。6月采摘果序,晒干,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至足干

  • 粗叶悬钩子

    《中药大辞典》:粗叶悬钩子药材名称粗叶悬钩子拼音Cū Yè Xuán Gōu Zi别名大叶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八月泡、牛尾泡、大

  • 豆腐渣果根

    药材名称豆腐渣果根拼音Dòu Fu Zhā Guǒ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深绿山龙眼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nilagirica Bedd.[H.errat-icaHoo

  • 绒毛鸭脚木

    药材名称绒毛鸭脚木别名大加皮、野巴戟、假通脱木来源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Agalma delavayi (Franch.) Hutch.,以根或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风活

  • 垂丝海棠

    《中药大辞典》:垂丝海棠药材名称垂丝海棠拼音Chuí Sī Hǎi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2月采收。原形态乔木,高达5米,树冠疏散。小枝幼时紫色,初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