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钝叶草

钝叶草

药材名称钝叶草

拼音Dùn Yè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Helfer Stenotaphrum

别名薏米草、鸭口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钝叶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notaphrum helferi Munro ex Hock. F.

采收和储藏:林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钝叶草,多年生草本。秆下部匍伏,于节处生根向上抽出高10-40cm的直立花枝。叶鞘松驰,通常长于节间,压扁面于背部具脊,常仅包节间下部,平滑无毛;叶舌极短,先端具白色短纤毛;叶片带状,长5-17cm,宽5-11mm,先端微钝,具短尖头,基部截平或近圆形,两面无毛,边缘粗糙。花序轴扁平呈叶状,具翼长10-15cm,宽3-5mm,边缘微粗糙;穗状花序嵌生于主轴的凹穴内,长7-18mm,小穗轴三棱形,边缘微粗糙,先端延生于顶生小穗之上而成一小尖头;小穗互生,卵状披针形,长4-4.5mm,含2小花,而仅第2小花结实;颖先端尖,脉间有小横脉,第1颖广卵形,长为小穗的1/2-2/3,具(3-)5-7脉,第2颖与小穗等长,具9-11脉;第1小花雄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脉,内稃厚膜质,略短于外稃,具2脉,第2外稃革质,有被微毛的小尖头,边缘包卷内稃。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100m以下的湿润草地、林缘或疏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胃;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催产。主胃下垂;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难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民间用于鱼骨鲠喉,煎水冲龙衣(煅后研末服),并用于难产或胎盘滞留。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透骨香

    《中药大辞典》:透骨香药材名称透骨香拼音Tòu Gǔ Xiānɡ别名透骨草(《滇南本草》),满山香(《分类草药性》),煤炭子、煤炭果(《贵阳民间药草》),万里香(《广西植物名录》),九里香、

  • 豆瓣还阳

    药材名称豆瓣还阳拼音Dòu Bàn Hái Yánɡ别名豆瓣菜、山飘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山飘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major(Hemsl.)Migo[S.filipesa

  • 漆树皮

    《中药大辞典》:漆树皮药材名称漆树皮拼音Qī Shù Pí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干皮或根皮。性味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接骨。用法用量外用:捣烂酒炒敷。摘录《中药

  • 祁州一枝蒿

    药材名称祁州一枝蒿拼音Qí Zhōu Yì Zhī Hāo别名蛇舌草、竹叶艾(《广西药植名录》),鱼胆草、苦蒿(《云南中草药》)。出处《祁州药志》来源为菊科植物小飞蓬的全草。原形态

  • 榕树胶汁

    《中药大辞典》:榕树胶汁药材名称榕树胶汁拼音Rónɡ Shù Jiāo Zhī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功能主治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①《生草药性备要

  • 慈姑花

    《中药大辞典》:慈姑花药材名称慈姑花拼音Cí Gū Huā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泽泻利植物慈姑的花。功能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明目,去湿。治一切疗肿痔漏。"&qu

  • 黄果茄

    《中药大辞典》:黄果茄药材名称黄果茄拼音Huánɡ Guǒ Qié别名黄水茄、黄打破碗、刺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野茄果、大苦果(《云南经济植物》)。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 楹树

    药材名称楹树别名牛尾木来源豆科楹树Albizzia chinensis (Osb.) Merr.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性味淡、涩,平。功能主治固涩止泻,

  • 齿叶橐吾

    药材名称齿叶橐吾拼音Chǐ Yè Tuó Wú别名大救驾、大齿橐吾来源菊科齿叶橐吾Ligularia dentata (A. Gray) Hara,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山西、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

  • 《中药大辞典》:蚶药材名称蚶拼音Hān别名魁陆(《尔雅》),魁蛤、复累、瓦屋子(《说文》),蚶子(《岭表录异》),伏老(《本草图经》),血蚶、毛蛤(《山东中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蚶科动物魁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