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野冬菊

野冬菊

《中药大辞典》:野冬菊

药材名称野冬菊

拼音Yě Dōnɡ Jú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种植物野冬菊。秋季采花,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白色短租毛。基生叶丛生,稍似莲座状,匙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渐狭成柄,全缘。两面均密被短粗毛;茎生叶互生,倒披针形,向上渐狭,先端尖,基部抱茎。头状花序3~5着生于茎顶,排成伞房状,花序总梗长2~6厘米,基部有1苞叶;总苞2~3列,半球形;舌状花雌性,1列,紫色。瘦果倒卵形,有棱,被白色短毛,冠毛白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治牙痛,喉痛,眼痛,口腔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泡水含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冬菊

药材名称野冬菊

拼音Yě Dōnɡ Jú

英文名Stony Living Aster

别名菊花暗消、肋痛草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石生紫菀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oreophilu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晒干。

原形态石生紫菀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横走或斜升,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的叶丛。茎粗壮,中部以上有分枝,被开展的长粗毛,基部被枯叶裂片。莲座状叶狭匙形,长4-8cm,宽0.6-1.5cm,下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全缘或有小尖头状疏齿或浅齿;茎下部叶匙状或线状长圆形,长4-8cm,宽0.5-1.2cm,全缘或上部有浅齿,先端钝或的圆形,中部及上部较小,直立,线状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急狭,半抱茎,全缘,先端圆形;全部叶两面被密或疏短糙毛。头状花序径2.5-3.5cm,伞房状排列;花序梗长状长圆形或舌形,被长密毛,常紫褐色,内层被短密毛;舌状花多毛带红色或污白色,具微糙毛。瘦果倒卵形,稍扁,一面有肋,被密绢毛。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000m的针叶林下、开旷坡地或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目赤肿痛;咖啡喉疼痛;口腔炎;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泡水含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凤尾蕉叶

    药材名称凤尾蕉叶拼音Fènɡ Wěi Jiāo Yè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原形态苏铁,又名:番蕉(《群芳谱》),凤尾松(《花镜》),铁树(《纲目拾遗》),避火蕉

  • 青皮树

    药材名称青皮树拼音Qīnɡ Pí Shù别名垂丝卫矛来源卫矛科青皮树Euonymus oxyphyllus Miq.,以果、根皮、树皮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

  • 山桂皮

    药材名称山桂皮拼音Shān Guì Pí别名假桂皮、土桂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毛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appelianum Schewe[C.appelianum S

  • 黄鲴鱼

    《中药大辞典》:黄鲴鱼药材名称黄鲴鱼拼音Huánɡ Gù Yú别名黄姑、黄骨鱼(《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鲤科动物黄尾蜜鲴的肉。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腹部圆,在肛门前有

  • 铁灯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灯兔耳风药材名称铁灯兔耳风别名永嘉兔耳风来源菊科铁灯兔耳风Ainsliaea macroclinidioides Hayata,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

  • 华卫矛

    药材名称华卫矛拼音Huá Wèi Máo别名杜仲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中华卫矛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chinensis Li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 绿豆粉

    《中药大辞典》:绿豆粉药材名称绿豆粉拼音Lǜ Dòu Fěn别名真粉(《日用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性味《日用本草》:"味甘,凉平,无毒。

  • 棱萼母草

    药材名称棱萼母草别名公母草、四方草来源玄参科棱萼母草Lindernia oblonga (Benth.)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泻。主治痢

  • 球果藤

    药材名称球果藤拼音Qiú Guǒ Ténɡ英文名root of Berry-bearing Aspidocarya别名表藤、淮通、汉防已、土防已。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来源药材基源:为防

  • 貒骨

    《中药大辞典》:貒骨药材名称貒骨拼音Tuàn Gǔ别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貒肉"条。生境分部产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