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补血薯

补血薯

药材名称补血薯

拼音Bǔ Xuè Shǔ

别名七叶薯血参、七爪金龙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七叶薯蓣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七叶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全株除叶片有较疏的柔毛,老时脱落,或叶脉有柔毛外,其余密被淡褐色绒毛,茎有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达15cm,有时有刺;有3-5(-7)小叶,叶片长7-23cm,宽3-8.5cm,先端尾状渐尖,全缘或边缘波状,背面灰绿色;中间小叶片被针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或宽倒被针形,最外侧的小叶片斜被外形至斜卵状长椭圆形。雄花序为总状花序,2-4个或单个着生在无叶的花枝上;雄花花梗长约0.5mm;外轮花被片三角状卵形,内轮近长圆形;雄蕊3,着生外轮花被片基部,与3枚退化雄蕊互生;雌花序为穗状花序,长达50cm,2-3个着生叶腋。蒴果反折,三棱状长方倒卵形,长3.5-5cm,宽2-3cm;种子着生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30m的山坡、山谷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微甘;凉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主肺劳咳血;肝脾肿大;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菩提树花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花药材名称菩提树花拼音Pú Tí Shù Huā出处《药用植物学》来源为椴树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7月采收。原形态南京椴,又名:密克椴树、白椴。落叶乔

  • 鸡子壳

    《中药大辞典》:鸡子壳药材名称鸡子壳拼音Jī Zǐ Ké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

  • 粉绿益母草

    药材名称粉绿益母草别名新疆益母草、益母蒿来源唇形科粉绿益母草Leonurus glaucescens Bung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新疆。性味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

  • 爆仗竹

    药材名称爆仗竹拼音Bào Zhànɡ Zhú英文名Coralplant别名吉祥草、马鬃花、观音柳、花丁子、马骔花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爆仗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

  • 海南海金沙

    药材名称海南海金沙拼音Hǎi Nán Hǎi Jīn Shā英文名Conform Climbing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南海金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紫红鞭

    药材名称紫红鞭拼音Zǐ Hónɡ Biān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锥花莸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paniculata C.B.Clark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

  • 三叉凤尾蕨

    药材名称三叉凤尾蕨拼音Sān Chā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Wallich's Brake别名老泻风、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

  • 高山望

    药材名称高山望拼音Gāo Shān Wànɡ别名小冬桃、老来红。来源药材基源:为杜英科植物华杜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ocarpus chinensis(Gardn.et Champ.)H

  • 山慈姑花

    药材名称山慈姑花拼音Shān Cí Gū Huā别名金灯花(《本草拾遗》)。出处《纲目》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花。功能主治(纲目》:"治小便血淋涩痛。"复方治血

  • 核桃楸皮

    《中药大辞典》:核桃楸皮药材名称核桃楸皮拼音Hé Tɑo Qiū Pí别名楸树皮(《甘肃中药手册》),楸皮(《中药志》)。出处《中药志》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干皮。春、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