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蜀五加

蜀五加

药材名称蜀五加

拼音Shǔ Wǔ Jiā

别名五加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蜀五加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setchuenensis Harms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取根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达4m;枝无南刺或节上有一至数个细长直刺。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3-12cm;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2-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无毛,边缘疏生不整齐的锯齿,侧脉约8对,上面不及下面明显;小叶柄长3-10mm,无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有花多数;总花梗长3-10cm;花梗长0.5-2cm;花白色;萼无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开花时反曲;雄蕊5;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花柱宿存。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地海拔1000-3200的灌木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咳平喘。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胖根藤

    药材名称胖根藤来源蓼科胖根藤Polygonum chinense L. var. thunbergianum Meisn.,以块茎及地上部分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酸,平。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治痈疽恶

  • 东风菜根

    药材名称东风菜根拼音Dōnɡ Fēnɡ Cài Gēn别名钻山狗(《湖南药物志》),疙瘩药、草三七(《贵州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菊科植物东风菜的根。性味辛,温。①《湖南药物志》:&

  • 白花杆

    药材名称白花杆拼音Bái Huā Gǎn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来源虎耳草科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

  • 鸡掌七

    药材名称鸡掌七拼音Jī Zhǎnɡ Qī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粗糙红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iola scabrida(Franch.)S.H.Fu[Sedum scabridum

  • 小蒜

    药材名称小蒜拼音Xiǎo Suàn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

  • 红毛五加皮

    《中药大辞典》:红毛五加皮药材名称红毛五加皮拼音Hónɡ Máo Wǔ Jiā Pí别名川加皮,刺加皮(《药材资料汇编》),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药志》)。出

  • 毒根斑鸠菊

    药材名称毒根斑鸠菊别名过山龙、藤牛七、发痧藤、夜牵牛、细脉斑鸠菊、惊风红、虎三头来源菊科斑鸠菊属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andersonii C. B. Clarke,以藤茎或根入药。四季可采

  • 海决明

    药材名称海决明拼音Hǎi Jué Mínɡ英文名Black Fovea Snail别名马蹄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马蹄螺科动物黑凹螺及锈凹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l

  • 自事口草

    药材名称自事口草拼音Zì Shì Kǒu Cǎo别名鹿蹄草(《生草药性备要》),小回回蒜(《植物学大辞典,),假芹菜(《岭南采药录》),千里光(《南京民间药草》),自灸草、野芹菜、

  • 山白果根

    药材名称山白果根拼音Shān Bái Guǒ Gēn别名水梨子、水冬瓜、水梨来源药材基源:为珙桐科植物珙酮或光叶珙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uidia inuolucrata Blil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