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肾炎草

肾炎草

《中药大辞典》:肾炎草

药材名称肾炎草

拼音Shèn Yán Cǎo

别名杏叶兔耳风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全草。夏、秋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叶根生,倒卵状椭圆形,长6~40厘米,宽2~4厘米,边缘有锯齿,基部下延,两面被灰黄色绒毛。头状花序排成穗状,有管状的两性花3~4朵;总苞圆柱形,苞片硬,极不相等;花托秃裸。瘦果有线条。种子有翅状冠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消炎利尿,清热解毒。治急、慢性肾炎、肾盂炎、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肾炎草

药材名称肾炎草

拼音Shèn Yán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Obovateleaf Ainsliaea

别名杏叶兔耳风、争叶子、马蹄草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地区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nsliaea latifolia (D.Don)Sch.-Bip.var.obouata (Franch.) Griers .et Lauene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倒卵叶兔耳风一年生草本,高50-80cm。叶基生,倒卵状椭圆形,长6-10cm,宽2-4cm,边缘有锯齿,基部下延,两面被灰黄色绒毛。头状花序排成穗状,有管状的两性花3-4朵;总苞圆柱形,苞片硬,极不相等;花托秃裸。瘦果有线条。种子翅状冠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解毒。主急;慢性肾火;肾孟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炎;痢疾;刀枪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感想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蔓荆子叶

    药材名称蔓荆子叶拼音Màn Jīnɡ Zǐ Yè别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

  • 色赤杨

    《中药大辞典》:色赤杨药材名称色赤杨拼音Sè Chì Yánɡ出处《吉林医科大学通讯》来源为桦木科植物色赤杨的树皮。春季采集,经过干燥或半干燥后切成碎片。原形态色赤杨,又

  • 白马骨根

    药材名称白马骨根拼音Bái Mǎ Gǔ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根。夏、秋采收根部,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马骨"条。性

  • 豆瓣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瓣绿药材名称豆瓣绿拼音Dòu Bàn Lǜ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来源胡椒科豆瓣绿属植物豆瓣绿Peperomia r

  • 绒背蓟

    药材名称绒背蓟拼音Rónɡ Bèi Jì别名猫腿姑来源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Cirsium vlassovianum Fisch以块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微

  • 狼把草根

    药材名称狼把草根拼音Lánɡ Bǎ Cǎo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菊科植物狼把草的根,夏、秋采收,晒干。性状主根不甚明显,支根圆锥状而多分歧,干后为灰褐色,表面有纵纹。药理作用有增进消

  • 蚕豆茎

    《中药大辞典》:蚕豆茎药材名称蚕豆茎拼音Cán Dòu Jīnɡ别名蚕豆梗(《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茎。化学成分茎含山柰酚、对羟基苯甲酸、延

  • 甘蕉根

    药材名称甘蕉根拼音Gān Jiāo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根茎。全年可采。化学成分根含酚类。性味甘涩,寒。①《别录》:"大寒。"②《唐本草》:"味甘,寒

  • 金丝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莲药材名称金丝莲拼音Jīn Sī Lián来源葫芦科金丝莲Trichosanthes obtusiloba C. Y. Wu,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腥、涩

  • 海蓬子

    药材名称海蓬子拼音Hǎi Pénɡ Zǐ别名草盐角、抽筋菜、盐葫芦、胖蒿子草、蜡烛蒿子、海胖子、海甲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盐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cornia europa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