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罗汉松叶

罗汉松叶

《中药大辞典》:罗汉松叶

药材名称罗汉松叶

拼音Luó Hàn Sōnɡ Yè

别名江南柏叶、江南侧柏叶(《广东中药》Ⅱ)。

出处《广东中药》Ⅱ

来源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土杉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晒干。

生境分部主产广东。

性状短叶土杉的干燥枝叶,枝条粗约2~5毫米,外表淡黄褐色,粗糙,密被三角形的叶枕。叶互生,螺旋状排列,甚密,狭披针形,长5~7厘米,先端短尖或钝,上面灰绿色至暗褐色,下面淡黄绿色至淡棕色。气微,味淡。土杉的干燥枝叶,叶片较长大,长7~13厘米,排列较疏。其他与短叶土杉的叶相同。以色青绿,少梗,无老茎者为佳。

化学成分短叶土杉叶含坡哪甾酮A,树皮含鞣质、树脂、挥发油。

杉叶含挥发油,内含α-蒎烯、β-蒎烯、莰烯、毕澄茄烯和罗汉松烯。又含昆虫变态激素蜕皮甾酮、坡哪甾酮A及罗汉松甾酮A、B、C、D并含双黄酮:扁柏双黄酮、新柳杉双黄酮、金松双黄酮、竹柏双黄酮A、竹柏双黄酮B等。心材含罗汉松酸、双联陶塔酚、陶塔酚、半罗汉松酸。

性味《广东中药》Ⅱ:"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广东中药》Ⅱ:"止吐血、咳血。每用一两,加蜜枣二个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罗汉松叶

药材名称罗汉松叶

拼音Luó Hàn Sōnɡ Yè

别名江南柏叶、江西侧柏叶

出处出自《广东中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罗汉松科植物罗汉松或短叶罗汉松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Taxus macrophyll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树皮灰白或灰褐色,浅纵裂,成薄鳞片状脱落;枝开展或斜展,枝叶稠宓。叶螺旋状排列,条状披针形,微弯,长7-12cm,宽7-10m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显着突起,下面带白色,淡绿色中脉微突起。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常3-5(稀7)簇生于极短的总梗上,长3-5cm;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种子卵圆球形,径长1-1.2cm,熟时肉质假皮紫色或紫红色,有白粉,着生于肥厚肉质的种托上,种托红色或紫红色,梗长1-1.5cm。花剪4-5月,种子8-9月成熟。

2.本种与罗汉松的区别为 小乔木或呈灌木状,枝条向上斜展。叶短而密生,长2.5-7cm,宽3-7mm,先端钝或圆。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多栽培于庭园,野生者极少。

2.原产日本。作庭园树;北京有盆栽。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我国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商品药材除叶外,有的还具带叶小枝。枝条粗2-5mm,表面淡黄色褐色,粗糙,具似三角形的叶基脱落痕。叶条状披针形,长7-12cm,宽4-7mm。先端短尖或钝,上面灰绿色至暗褐色,下面黄绿色至淡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罗汉松叶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尖叶土杉甾酮(ponasterone)A,罗汉松甾酮(makisterone)A、B、C、D,扁柏双黄酮(hinokifavone),新柳杉双酮(neocryptome-rin),金松双黄酮(sciaclopitysin),竹柏双黄酮(podocarpusflavone)A,竹柏双黄酮(podocarpusflavone)B,榧双黄酮(kayafla-vone),挥发油。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吐血;咳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广东中药》:止吐血、咳血。每用一两,加蜜枣二个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截叶

    《中药大辞典》:半截叶药材名称半截叶拼音Bàn Jié Yè别名锅铲叶、金边莲(《云南中草药选》),半节叶、半节观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喃坝(傣名)。出处《云南中

  • 醋林子

    药材名称醋林子拼音Cù Lín Zi别名红檬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光叶石楠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glabra(Thunb.)Maxim.[Crataegus glabr

  • 桃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叶药材名称桃叶拼音Táo Yè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天脚板

    《中药大辞典》:天脚板药材名称天脚板拼音Tiān Jiǎo Bǎn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桃叶珊瑚的叶。原形态桃叶珊瑚(《汝南圃史》),又名:植楠树(《质问本草》)。常绿灌木,茎高1~3米。

  • 纤花耳草

    药材名称纤花耳草拼音Xiān Huā ěr Cǎo别名虾子草、鸡口舌来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苦、

  • 绢毛苣

    药材名称绢毛苣拼音Juàn Máo Jù别名扫工色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苣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高4~25厘米

  • 会东藤

    药材名称会东藤别名老妈妈针线包来源萝藦科会东藤Gymnema longiretinaculatum Tsiang,以种毛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刀伤出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雕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雕骨药材名称雕骨拼音Diāo Gǔ别名鹰骨来源隼形目秃鹫Aegypius spp.;鹰Accipiter spp.;金雕Aquila chrysaetos (L.);海雕Halia

  • 缠竹黄

    药材名称缠竹黄别名蔓龙胆、虎牙草来源龙胆科缠竹黄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

  • 天冬

    《中国药典》:天冬药材名称天冬拼音Tiān Dōnɡ英文名RADIX ASPARAGI别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