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灰贯众

灰贯众

《中药大辞典》:灰贯众

药材名称灰贯众

拼音Huī Guàn Zhònɡ

别名蜈蚣

出处《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厘米,基部以上禾秆色,疏生鳞片;叶片披针形,纸质,长15~25厘米,中部宽2.5~3.5厘米,基部几不变狭,近光滑,一回羽状;中部羽片长1.2~1.8厘米(基部一对略短),基部宽6~8毫米,斜长方形或菱状三角形,锐尖头而具一凸尖,基部上侧较宽,三角形凸起,下侧平切,边缘具三角状尖锯齿;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有时下侧上部有1~3枚);囊群盖圆盾形,多少有锯齿。

生境分部石灰岩缝中。分布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酸涩,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消肿,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复方①预防感冒:对生耳蕨五钱,水煎当茶饮。

②治跌打损伤:对生耳蕨马鞭草,捣碎,敷患处。

③治外伤、蛇咬伤:㈠对生耳蕨叶,捣碎(先将患处污血吸出)敷患处,如伤口溃烂.则将此叶研末,敷患处;㈡如肿势向上升:对生耳蕨一两,大蒜一钱,雄黄少许,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灰贯众

药材名称灰贯众

拼音Huī Guàn Zhònɡ

英文名Triangular-toothed Shield Fern

别名蜈蚣草、胃痛药、小牛肋巴、昏头鸡、蓖子草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deltodon(Bak.) Diels[Aspidium deltodon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20-35cm。根茎直立,与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cm,向上疏生鳞片;叶片披针形,长15-25cm,中部宽2.5-3.5cm,近光滑,一回羽状;中部羽片斜长方形或菱状三角形,锐尖头,基部上侧较宽,三角形突起,下侧平切,边缘具三角状尖锯齿;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有时下侧上部有1-3枚);囊群盖圆盾形,多少有锯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石灰质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安徽、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酸;涩;微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感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蛇咬伤;预防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西藏水黄连

    药材名称西藏水黄连拼音Xī Zànɡ Shuǐ Huánɡ L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狭序唐松草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atriplex Finet et Gag

  • 铺地草

    药材名称铺地草拼音Pū Dì Cǎo英文名Herb of Prostrate Euphorbia别名小号乳仔草、红乳草、小飞扬、地锦草。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铺地草的全草

  • 小花青藤

    药材名称小花青藤拼音Xiǎo Huā Qīnɡ Ténɡ别名黑九牛、鹰爪、九牛藤、翅果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植物小花青藤的根及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gera parviflora Du

  • 珊瑚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来源藻类红藻门珊瑚菜Corallina officinalis L.,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拼音

  • 藤金合欢

    药材名称藤金合欢别名南蛇公、小样南蛇簕来源豆科藤金合欢Acacia sinuata (Lour.) Merr.,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腹痛急剧:鲜叶捣烂取

  • 白蘑

    药材名称白蘑别名口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产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

  • 鸡脑

    《中药大辞典》:鸡脑药材名称鸡脑拼音Jī Nǎo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脑。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鸡肉"条。化学成分一般成分,与其它动物的脑大致相同。鸡脑含有游离酌组氨酸0.

  • 芫花根

    《中药大辞典》:芫花根药材名称芫花根拼音Yuán Huā Gēn别名黄大戟(《吴普本草》),蜀桑(《别录》),金腰带、铁牛皮(《分类草药性》)。出处《吴普本草》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秋季

  • 苦地胆根

    《中药大辞典》:苦地胆根药材名称苦地胆根拼音Kǔ Dì Dǎn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性状主根圆柱形,弯曲

  • 虾子草

    药材名称虾子草拼音Xiā Zǐ Cǎo别名红虾子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纤弱披散草本,高约15~40厘米。茎秃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