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毡草

毛毡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别名臭草、臭毛毡草

来源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D. Don)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肠炎腹泻;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痒疼痛。

用法用量全草3~5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或用全草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毛毡草

药材名称毛毡草

拼音Máo Zhān Cǎo

别名臭草、鹅掌风、走马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毡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Ergeron hieracifolium D. Don;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晾干。

原形态毛毡草 草本,高50-150cm。茎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开展的必绢毛状长柔毛,并杂有头状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轴被毛更密,节间长1-2cm。叶主要茎生,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cm。宽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产渐狭下延,近无柄,边缘有硬尖齿,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上部叶较小,无柄,长2-4cm,宽0.4-1.5cm,两面被白色密绵毛或丝光毛,边缘尖齿。头状花序多数2-7个簇生,排列成穗状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或钟形;总苞片4-5层,上部淡紫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白色绒毛,中层线状长圆形,背面被疏毛,内层极狭,丝状;花托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檐部5稀6浅裂,有疏毛和腺体。瘦果圆柱形,具棱10条,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浇。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地或低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泄泻;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佛手柑

    《中药大辞典》:佛手柑药材名称佛手柑拼音Fó Shǒu Gān别名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福寿柑(《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五指柑

  • 疏松卷柏

    药材名称疏松卷柏拼音Shū Sōnɡ Juǎn Bǎi英文名Rarefaction tamariskoid spikemoss herb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

  • 凫肉

    《中药大辞典》:凫肉药材名称凫肉拼音Fú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原形态绿头鸭,又名:凫(《诗经》),鸫8、沈凫(《尔雅》),松凫(《南越志》),野鸭、野鹜、晨

  • 蒲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蒲葵药材名称蒲葵拼音Pú Kuí别名扇叶葵、葵扇叶来源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 Brown,以种子及根入药。秋冬果熟时采

  • 水绵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绵药材名称水绵别名脆水绵来源藻类绿藻门水绵Spirogyra intorta Jao,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丹毒,赤游,漆疮,烫火伤。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患处。摘录《

  • 飘带草

    药材名称飘带草拼音Piāo Dài Cǎo来源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飘带草Bupleurum candollei Wal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性味苦、微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祛风

  • 紫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麻药材名称紫麻拼音Zǐ Má别名大麻叶、火水麻子、天青地白、野麻、大叶麻、大毛叶来源荨麻科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 (Thunb.)Miq. [O.

  • 苏木

    《中国药典》:苏木药材名称苏木拼音Sū Mù英文名LIGNUM SAPPAN别名苏方木来源本品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 的干燥心材。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

  • 兰花参

    《中药大辞典》:兰花参药材名称兰花参拼音Lán Huā Shēn别名土参(《滇南本草》),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质问本草》),娃儿草、乳浆草(《植物名汇》),蓝花参、蓝花草(《滇南本草图谱

  • 老虎刺

    药材名称老虎刺别名假虎刺、绣花针、三棵针、刺檀香、刺郎果、黑奶奶果来源夹竹桃科老虎刺Carissa spinarum 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贵州、云南。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消炎,解热,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