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旋柄茄

旋柄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旋柄茄

药材名称旋柄茄

拼音Xuán Bǐnɡ Qié

别名旋花茄、跌打须、大苦溜溜、苦凉菜、理肺散倒提壶

来源茄科旋柄茄Solanum spirale Roxb.,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疟疾,腹痛,腹泻,菌痢,小便短赤,膀胱炎,风湿跌打,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旋柄茄

药材名称旋柄茄

拼音Xuán Bǐnɡ Qié

别名螺旋茄、百两金大苦溜溜、苦凉菜、旋桔茄、跌打西、理肺散倒提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旋花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spirale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全草,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0.5-3m。全株光滑无毛。茎绿色,圆形,嫩枝略有棱。单叶互生,有时两叶对生于枝的同侧;叶柄长2-3c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9-20cm,宽4-8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下延成叶柄,全缘。聚伞花序螺旋状生于枝杆上,有时和地对生;总花梗长3-12cm;花柄细长,达2cm;萼杯状,长约2mm,5浅裂,萼齿圆,钝或不明显;花冠白色,裂片5,长卵状披针形;雄蕊5;子房卵形,2室,柱头截形。浆果球形,橘黄色,直径7-8mm;种子多数,压扁。花期夏秋,果期冬春。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溪边灌木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化学成分从叶和果实中分得澳洲茄胺(solasodine),得率分别为0.06%和0.12%。从叶和茎中还分得西红柿烯胺(tomatidenol),15α-羟基西红柿烯胺(15α-hydroxytomatidenol)和雅姆皂甙元(yamogenin)。从根中分得26,28-断茄啶-5,22(28)-二烯-3, 16-二醇(etiolin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疟疾;腹痛;腹泻;菌痢;小便短赤;膀胱炎;风湿跌打;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莲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莲子药材名称石莲子拼音Shí Lián Zǐ别名甜石莲、莲实、壳莲子、带皮莲子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老熟果实

  • 火炭母草根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根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根拼音Huǒ Tàn Mǔ Cǎo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根。夏、秋采挖。性味酸甘,平。①《分类草药性》:"味甘,平

  • 刺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藜药材名称刺藜拼音Cì Lí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鸡冠冠草、刺穗藜来源藜科藜属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

  • 油柑木皮

    药材名称油柑木皮拼音Yóu Gān Mù Pí别名紫荆皮(《生草药手册》)。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树皮。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q

  • 铁精

    《中药大辞典》:铁精药材名称铁精拼音Tiě Jīnɡ别名铁精粉(《子母秘录》),铁花(《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炼铁炉中的灰烬。性味辛苦,平。①《本经》:"平。"②《别录》:&

  • 鹈鹕脂油

    《中药大辞典》:鹈鹕脂油药材名称鹈鹕脂油拼音Tí Hú Zhī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鹈鹕嘴"条

  • 铧头草

    《中药大辞典》:铧头草药材名称铧头草拼音Huá Tóu Cǎo别名地黄瓜(《分类草药性》),青地黄瓜(《四川中药志》),烙铁草、犁头草(《重庆草药》)。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堇菜科

  • 神曲

    《中药大辞典》:神曲药材名称神曲拼音Shén Qū别名六神曲(《本草便读》)。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制法用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各1

  • 芸香

    药材名称芸香拼音Yún Xiānɡ别名臭草来源芸香科芸香属植物芸香Ruta graveolens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阴干或鲜用。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

  • 橘皮

    药材名称橘皮拼音Jú Pí别名陈皮(孟诜),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10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