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血藤

小血藤

《中药大辞典》:小血藤

药材名称小血藤

拼音Xiǎo Xuè Ténɡ

别名钻骨风、八仙草(《分类草药性》),血糊藤(《经济植物手册)),钻石风(《重庆草药》),天青地红(《陕西中草药》),五香血藤、滑藤、爬岩香、满山香、香血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草本便方》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根、茎藤、叶。10~11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木质藤本,高达2米,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2厘米,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先端长而渐尖,边缘有稀锯齿,上面淡绿色,下面紫红色,中脉平滑,下面凸起,侧脉不明显;叶柄长约8毫米。花小,腋生,带黄色;花梗短,长5~10毫米;萼片和花瓣常无区别,共7~12枚;雄蕊5~15,合生为球形,花丝基部稍结合;心皮多数。浆果,猩红色,集合成下垂的穗状聚合果,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上或山沟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性味辛,温。

①《草木便方》:"热。"

②《重庆草药》:"辛,温,无毒。"

③《陕西中草药》:"味甘酸,性温。"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痨伤吐血,经闭,腹胀,痈肿。

①《草木便方》:"生心血,散瘀活血,透关节。治跌打损伤血胀,四肢筋骨风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涂鱼口肿毒。"

③《重庆草药》:"行气,活血。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经闭。"

④《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散瘀消肿,理气止痛。治月经不调,白带,劳伤,跌打损伤,疮疖疝气,肺脓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陕西中草药》:"根、茎:反甘草。"

复方①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五香血藤根,泡酒内服。

②气滞腹胀:五香血薛,水煎点酒服。

③治骨折:五香血藤根、叶,捣烂外敷。

④治疮疖、乳痈红肿及刀伤出血:五香血藤叶,捣烂敷。(选方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血藤

药材名称小血藤

拼音Xiǎo Xuè Ténɡ

别名钻骨风、八仙草钻石风、五香血藤、滑藤、爬岩香、满山香、香血藤天青地红、血糊藤、钻岩尖、香巴戟、土巴戟、川巴戟、秤蛇根、老蛇斑、野五味子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重庆草药》:小血藤,性味、效用、用法同大血藤,香气较大血藤浓,效用更好,但生长较少。中医处方中常将大、小血藤并列,并用等分,没有小血藤时,即以大血藤多用一份以代替。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铁箍散的茎藤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Var.Sinensis Oliv.

采收和储藏:10~11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落叶或半落叶木质藤本,长2-3m。根圆柱形,木质而坚硬,略弯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单叶互生;叶革质;叶柄长0.5-1c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呈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齿,上面绿色,嫩叶上面有时有浅色斑纹,下面略被白粉,侧脉6-8对,不明显。花雌雄异株;花单生叶腋或簇生,直径约1cm;花被6-9,排成3轮,最外3片较小;雄蕊6-9,花丝基部稍连合,雄蕊嵌于肥大的花托缝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离生,结果时花托伸长约3-7cm。小浆果球形,直径5-7mm,熟时鲜红色。种子肾圆形,种皮光滑。花期6-8月,果明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300-1500m的向阳低山坡或山沟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1)藤茎细长圆柱形,直径0.2-0.6cm,有的略弯曲。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红棕色皮孔。分枝断痕较硬。质坚韧,难折断,折断面呈刺片状,皮部易与木部分离,皮部棕褐色,木部粉白色,髓部中央有空心。气香,味微辛凉,嚼之有粘性。

(2)根圆柱形,常弯曲,长20-40cm,直径0.3-1.2cm。表面红褐色或棕红色,常有环状裂缝,多露出木部而呈节节状。质坚,难折断。断面皮部厚,整齐,显灰绿色;木部呈刺片状,黄白色。气香,味辛凉,微苦涩,嚼之有粘性。

(3)根茎圆柱形,直径0.4-1.2cm。表面有细长须根和须根痕。皮部薄,断面棕色;髓中空。

显微鉴别 藤茎及根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发达。皮层及韧皮部有小型的嵌晶纤维束散在,纤维木化;并有粘液细胞分布。木质部导管1-2列,导管圆多角形,切向径达85μm;木薄壁细胞全部木化。射线宽1-2列细胞,木化。髓部细胞较大,排列较松。本品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棕色物。

根横切面与藤茎及根茎相似,但不具髓。

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表恩施辛(epienshicine),恩施辛(enshicine),异五味子酸(isoschizandrolic acid),脱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1]。

药理作用铁箍散的茎和根中分得的表恩施辛在体外于10μg/ml浓度时对白血痛P-388的抑制率为72.9%[1]。此外,铁箍散还能降低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2]。活血实验表明,给家兔肌注铁箍散的煎液0.45g/kg,能明显延长兔脑凝血酶原作用下的血凝时间。10mg/ml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为38.9%。对血红细胞凝聚作用与其浓度有关,其0.02g/ml水煎液抑制兔血红细胞凝聚,在0.02g/ml时则促进其凝聚[3]。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消肿;止血。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胃痛;腹胀;痈肿疮毒;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陕西中草药》:根、茎:反甘草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生心血,散瘀活血,透关节,治跌打损伤血胀,四肢筋骨风毒。2、《分类草药性》: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涂鱼口肿毒。3、《重庆草药》:行气,活血。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经闭。4、《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散瘀消肿,理气止痛。治月经不调,白带,劳伤,跌打损伤,疮疖疝气,肺脓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铁线透骨草

    药材名称铁线透骨草拼音Tiě Xiàn Tòu Gǔ Cǎo英文名Herb of Intricate Clematis别名透骨草狗肠草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花铁线莲的全草

  • 珠芽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珠芽蓼药材名称珠芽蓼拼音Zhū Yá Liǎo别名猴娃七、山高粱、蝎子七、剪刀七、染布子来源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 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

  • 吹风散

    《中药大辞典》:吹风散药材名称吹风散拼音Chuī Fēnɡ Sàn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

  • 眼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睛草药材名称眼睛草别名望北京、一支林来源荨麻科眼睛草Procris wightiana Wall. ex Wedd.,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多花猕猴桃茎叶

    药材名称多花猕猴桃茎叶拼音Duō Huā Mí Hóu Táo Jīnɡ Yè别名红蒂砣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阔叶猕猴桃Actinidialatifolia(Gardn.etChamp.)Mer

  • 燕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药材名称燕麦草拼音Yàn Mài Cǎo别名野燕麦来源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收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山楂根

    《中药大辞典》:山楂根药材名称山楂根拼音Shān Zhā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楂"条。性味《分类草药性》:"甘,平,

  • 刺鸭脚木

    药材名称刺鸭脚木别名掌叶木、七加皮、鸭脚罗伞、空壳洞来源五加科刺鸭脚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Blume) Regel,以根、树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性

  • 铃铃草

    药材名称铃铃草拼音Línɡ Línɡ Cǎo别名鹅不食、雀儿蛋、鸡肠子草来源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晒干。性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