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三棵针

小三棵针

《中药大辞典》:小三棵针

药材名称小三棵针

拼音Xiǎo Sān Kē Zhēn

别名黄连、三爪黄连、小黄连刺(《云南中草药》)。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约1米。根横走,外皮粗糙,有须根。枝半平卧,红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三分又,细瘦,长1~2厘米。叶簇生,革质,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5毫米,宽3~6毫米,先端圆钝、截形或近急尖,有时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下面灰色,微有粉,两面网脉明显,无柄。花4~7朵簇生于叶腋,金黄色,直径约7毫米;花梗长4~7毫米;小苞片3,卵形;萼片6,花瓣状,排列成2轮;花瓣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渐狭;子房有3~5胚珠。浆果近球形,粉红色,有缩存短花柱。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山问路旁。分布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小檗碱,故可作为黄连之代用品。

性味《云南中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治痢疾,疮痈肿痛,结膜炎,小儿口腔糜烂。"

②《云南中草药选》:"治肠炎,肺炎,上呼吸道炎症,急性结合膜炎,乳腺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滴眼或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三棵针

药材名称小三棵针

拼音Xiǎo Sān Kē Zhēn

英文名root of Wilson Barberry

别名黄连、三爪黄连、小黄连刺、酸咪咪、刺黄芩、土黄连、老鼠子刺、小鸡脚黄刺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wilsonae Hemsl.et Wi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金花小檗,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约1m。半平卧,幼枝红褐色,节间甚短,表面有细泪黑色疣点,老枝灰褐色,刺3分叉,细瘦,长1-2cm。叶簇生,无柄;叶片革质,倒卵状匙形或长圆形,长1-2.5cm,宽2.5-6mm,先端圆钝、截形或近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下面常被白粉,两面网脉显着。花2-7朵成密生花簇,或呈伞房状总状花序,长0.5-1.5cm,小花梗张细,长2-4mm,小苞片卵形;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花金黄色,直径约7mm,花瓣6,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有1对密腺;雄蕊6,长约3mm;子房长圆形,内含胚珠3-5粒。浆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6mm,熟时红色或粉红色,宿存花柱长0.5mm。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生拔2000-3500m的高山地带,常成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小檗碱(berberine)2.94%,还含掌叶防已碱(p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及小檗胺(berbamine)。地上部分含小檗胺,异粉防忆碱(isoterandrine),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组织培养液含小檗碱,掌叶防忆碱,非洲防已碱(columbamine),药根碱。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小儿口疮;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滴眼;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治痢疾,疮痈肿痛,结膜炎,小儿口腔糜烂。

2.《云南中草药选》:治肠炎,肺炎,上呼吸道炎症,急性结合膜炎,乳腺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疮疖。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滇海水仙花

    药材名称滇海水仙花拼音Diān Hǎi Shuǐ Xiān Huā别名大报春花、水白菜、大癞痢出处滇海水仙花始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滇海水仙花,生海滨。铺生,长叶如车前草而瘦,粗厚涩纹,层层

  • 逆阿落

    《全国中草药汇编》:逆阿落药材名称逆阿落拼音Nì ā Luò来源蓼科逆阿落Polygonum periginatoris Pau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

  • 禹州漏芦

    药材名称禹州漏芦拼音Yǔ Zhōu Lòu Lú英文名RADIX ECHINOPSIS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

  • 香榧草

    《中药大辞典》:香榧草药材名称香榧草别名须须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丛生,直立或基部倾匍,高10~100厘米,长短不齐。叶片线形,长3~26厘米,宽3~5毫米,边缘粗糙;叶鞘无毛;叶舌干膜质。圆锥花序狭

  • 钩吻

    《中药大辞典》:钩吻药材名称钩吻拼音Gōu Wěn别名野葛(《本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

  • 矮地茶

    药材名称矮地茶拼音ǎi Dì Chá英文名Japanese Ardisia Herb别名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叶底珠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

  • 雪山甘草

    药材名称雪山甘草别名土甘草[云南丽江]、假秦艽来源唇形科雪山甘草Phlomis betonicoides Diels,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四川。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健脾。主治消

  • 山萝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萝花药材名称山萝花来源玄参科山萝花Melampyrum roseum Maxim.,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苏、云南及甘肃以东南北各地。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

  • 小漆树

    药材名称小漆树拼音Xiǎo Qī Shù别名山漆树、铁象杆、野漆树来源漆树科小漆树Rhus delavayi Franc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贵州、云南。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

  • 牧马豆

    《中药大辞典》:牧马豆药材名称牧马豆拼音Mù Mǎ Dòu别名黄花苦豆子、野决明(《宁夏中草药手册》),枪叶野决明、苦豆(《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