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对虾壳

对虾壳

药材名称对虾壳

拼音Duì Xiā Ké

别名海虾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对虾科动物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种对虾的甲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naeus chinensis(Osbeck)[Penacus orientalis Kishinouye]2.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3.Penaeus merguiensis de Man4.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P.bubulus Kubo;P.tahitensis Heller]

采收和储藏:随时收集,晒干。

原形态1.中国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雌体长180-240mm,雄体长130-170mm,甲壳较薄,光滑略透明,头胸甲较坚硬宽大,中央前端延伸成长而呈尖的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具3-4齿,额角下两侧具眼1对,有柄。额角侧脊伸至胃上刺附近;额角后脊仅伸至头胸甲中部。颈沟、肝沟细而明显,肝刺清晰,眼眶触角沟较宽,眼胃脊甚明显。头部有附肢5对,第1、第2对成为2对鞭状触角,其第2 对触角特别长,触角刺明显;其他3对附肢,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胸部附肢8对,前3对成为颚足,均为口器的一部分;其余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大,后2对末端成为爪状。雌体交接器呈现圆盘状,位于第4、第5对步足基部之间,中央有一纵行裂口,内为受精囊,前方有一圆形突起,表面着生密毛。腹部7节,能屈曲,第4-6节背面中央具有纵脊;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者内肢极小,雄者内肢变形为呈钟形的交接器。第6对为尾肢,短粗,与腹部第7节末端甚尖的尾节合为尾扇。雌体性生殖腺成熟前呈淡青蓝色,体表散布有棕蓝色色素细胞。雄体略呈棕黄色,胸部和腹部附肢微呈红色,尾肢的后半为深蓝并夹有红色。

2.长毛对虾,在外形、体色和大小等方面,均与中国对虾比较相似。但额角上缘7-8齿,下缘4-6齿。额角侧沟浅,向后更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上有1-2个浅凹。额角基部稍高,背部较凸,末端较细,第1触角上鞭与头胸甲长度约相等或稍短。雄体交接器呈叶片状,叶尖变圆,边缘具刚毛,两侧向腹面卷曲。雌体交接器圆盘状,前片的顶端疣突较小,尾节呈刺状,背面中央具一纵沟,两侧边缘的后半部有刚毛。雌性比雄性个体大。体呈灰蓝色,头部前端多蓝点。

3.黝吉对虾,体形和中国对虾亦较相似,但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额角侧沟浅,向后越浅,向后越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基部背面很高,侧面观呈三角形,末端较细,第1触角上鞭与头胸甲长约相等或稍短。雌交接器前片的顶端疣突相当大。

4.斑节对虾,本种是对虾属中最大的一种,雌虾体长300-350mm。额角上缘6-8齿,下缘2-4齿,额角基部特长,末端较粗,眼胃脊较短,肝脊平直,第5步足无外肢。体上具棕色和暗绿色相间的横斑,但往往随环境、年龄 而颜色有所差异胜地肢的柄部外面呈明显的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浅海泥沙底,夜间常缓慢游泳于海水的中下层,捕食底栖多毛类、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的幼体,也食硅藻类等。每年3月自黄海南部向渤海作壳饵和生殖洄游,冬季又返回黄海南部作越冬回游。雄虾在10月间性成熟,在10-11月间交尾,雌虾至第2年4月间性成熟,每尾雌虾产卵数十万至100多万粒,产卵时与贮存在雌体交接器中的精荚内的精液也同时放而达受精,经一昼夜开始孵化,稚虾生长迅速。

2.栖息于水深25-40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幼虾常群集于河口附近或内海中生活。5月性腺成熟,7-8月仔虾已符合商品标准,12月至翌年1月为越冬期。

3.栖息沿岸水深25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

4.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的海底,仔虾喜群集于水生杂草中杂食性。成熟期向外海水深100m左右的海域回游,繁殖期才返回浅水。雌虾较大,平均体重350-400g,大者可达500g。

资源分布:1.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南海也有小量。一北方已大量人工养殖。

2.我国分布于浙江舟山以南东海、南海沿海。现在南方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3.我国分布于广东、福建等沿海。已进行人工养殖。

4.我国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沿海,是台湾的主要养殖品种。

化学成分肌肉含蛋白、脂肪、胺类、钙、铁、砷、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 B12、龙虾肌碱(nomarine)、磷酸酯等。蛋白水解后得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色氨酸、酪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等多种氨基酸。含组氨酸脱羚酶、芳基酰胺酶(arylarnidase)、组织蛋白酶 D(cathepsin D)、羧肽酶 A、(carboxypeptidase A、B)、含亚精胺(spermidine)、3,3-二氨基-二丙基胺(3,3'-diaminodipropylamine)、三甲胺等多胺类。含隐黄质(cryptoxantnin)。

性味味甘;咸;性凉

功能主治安神;止痒。主神经衰弱;疥癣;秃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撒。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补肾壮阳、健胃补气的功能。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脾胃虚弱、气虚疮口不敛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鼬瓣花

    药材名称鼬瓣花拼音Yòu Bàn Huā别名壶瓶花、引子香、十二槐花、金槐、野苏子、野芝麻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鼬瓣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eopsis bifida Boenn.[G

  • 野杜仲

    《中药大辞典》:野杜仲药材名称野杜仲拼音Yě Dù Zhònɡ别名四棱子、金丝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黑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

  • 金盏菊花

    药材名称金盏菊花拼音Jīn Zhǎn Jú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金盏菊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endula Officinalis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阴干。原形态金

  • 鸡公柴

    《中药大辞典》:鸡公柴药材名称鸡公柴拼音Jī Gōnɡ Chái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饭汤子的根。原形态饭汤子,又名:霜降子、虎柴子、刚毛荚迷。落叶灌木,高至4米。叶对生,卵形

  • 臭常山

    药材名称臭常山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

  • 大花剪秋罗

    药材名称大花剪秋罗拼音Dà Huā Jiǎn Qiū Luó别名山红花、剪秋罗、小尖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罗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hnis fulgens Fisch.

  • 金钗石斛

    药材名称金钗石斛拼音Jīn Chāi Shí Hú英文名Harba Dendrolii Nobilis别名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来源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

  • 石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榴花药材名称石榴花拼音Shí Liu Huā来源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以花入药。夏秋采,晒干。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

  • 药材名称狨拼音Rónɡ英文名Golden monkey fat or golden monkey as food, Snub-nosed monkey fat or snub-nosed monkey

  • 竹林标

    药材名称竹林标拼音Zhú Lín Biāo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硬骨凌霄的根或叶。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鲜用。原形态半藤状或近直立灌木。枝带绿褐色,常有小痂状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