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肝风疝,外感之邪也。”《类经》卷十七:“滑实则风热合邪而为肝风疝,病在筋也。”详风疝条。
逆乱之气,泛指一些继发性病因。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浊闭阻、食积停滞或暴痛等,它们出现在病变过程中,又起了新的作用,引致四肢厥冷、精神失常或突然昏仆等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厥气上行,满脉去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与目内陷同,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藏医学家。西藏贡嘎地区人。生活于公元十七世纪中叶。藏医直贡学派创始人,在该地区享有盛名。著有《下肢水肿病救护》、《下肢水肿病疗法实践》等。
指脂肪虽多而身形小的人。《灵枢·卫气失常》:“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
即血脱气脱。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小儿泄泻,迁延不愈不能禁约的证候。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久泻不止,或误用攻下,致脾胃阳虚,中气下陷,不能固涩所致。症见泄泻不禁,完谷不化,面神疲,四肢不温,口淡食少等。治宜升提中气
病名。①指疫疠阴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说疫全书》卷二:“寒疫、世之言疫者,将瘟疫二字读滑。随曰疫止有瘟而无寒也,……至于当天气方温热之时而凄风苦雨骤至,毛窍正开,为寒气所束,众人同病,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