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鹿筋

鹿筋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筋

药材名称鹿筋

拼音Lù Jīn

来源鹿四肢。将鹿四肢割下,除去肌肉和骨骼,保留蹄部,以便鉴别。

性味淡、微咸,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鹿筋

药材名称鹿筋

拼音Lù Jīn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四肢的筋。全年均可采收。取鹿的四肢,抽出足筋,保留蹄部,阴干。

生境分部主产东北、河北,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圆形黑色蹄甲2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骨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气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炮制斩去蹄甲后,用温水略洗,置炭火上烘软,切成小段。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微咸,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壮筋骨。治劳损,风湿关节痛,转筋。

①《唐本草》:"主劳损续绝。"

②《本经逢原》:"大壮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③《本草求真》:"补阳。"

④《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2~4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筋

药材名称鹿筋

拼音Lù Jīn

英文名Deer Sinew, Sika Sinew, Red Deer Sinew,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肌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1)梅花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25-43cm。粗0.8-1.2cm。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半透明。悬蹄小,蹄甲黑色,光滑,呈稍狭长的半圆形,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淡棕色,细而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2-1.4cm,宽0.5-0.7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0.9-1.1cm,宽0.4-0.6cm。质坚韧,难折断,气微腥,味淡。

(2)马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37-54cm,粗1.4-3cm。红棕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不透明或半透明。悬蹄较大,蹄甲黑色,光滑,呈半圆锥状,顶部钝圆,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棕色,稍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6-1.8cm,宽0.8-1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半圆形,长1.3-1.5cm ,宽0.7-0.9cm。质坚韧。气微腥,味淡。

炮制斩去蹄甲后,用温水略洗,置炭火上烘软,切成小段。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肝肾亏虚;工业国损绝伤;风湿痹痛;转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60-120g。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劳损续绝。

2.《本经逢原》:大壮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3.《本草求莫》:补阳。

4.《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骝卵

    药材名称马骝卵拼音Mǎ Liú Luǎn别名蕨薯(《广西药植图志》),凤凰蛋、落地珍珠(《陆川本草》),麻雀蛋、凉水果(《四川中药志》),犸骝卵(《广西中草药》),石窝蛋、猫蛋果、蛇蛋参(《

  • 黑色鳞毛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色鳞毛蕨药材名称黑色鳞毛蕨拼音Hēi Sè Lín Máo Jué别名山鸡尾草来源蕨类鳞毛蕨科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

  • 山荆子

    药材名称山荆子拼音Shān Jī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荆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baccata(L.)Borkh.[Pyrus baccata L.]采收和储藏:秋季

  • 红叶树子

    药材名称红叶树子拼音Hónɡ Yè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H.tonkinensis

  • 紫金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金龙药材名称紫金龙拼音Zǐ Jīn Lónɡ别名串枝莲、豌豆七、豌豆跌打来源罂粟科指叶紫堇属植物攀援指叶紫堇Dactylicapnos scandens (Hook.

  • 哈蟆油

    《中国药典》:哈蟆油药材名称哈蟆油拼音Hā Má Yóu英文名OVIDUCTUS RANAE别名田鸡油、哈士蟆油、哈什蟆油、吧拉蛙油来源本品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

  • 姜黄草

    药材名称姜黄草拼音Jiānɡ Huánɡ Cǎo别名黄姜、老虎姜、猴节莲出处姜黄草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二十三卷蔓草类,谓:“姜黄草,生滇南。蔓、叶俱如牵,根如姜而黄,极硬,以形得名。”据记载及附图,其

  • 九牛造茎叶

    药材名称九牛造茎叶拼音Jiǔ Niú Zào Jīnɡ Y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大戟科植物九牛造的茎叶。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生肌。晒干研粉敷外伤;鲜者捣敷无名肿毒。摘录

  • 大蛇药

    《中药大辞典》:大蛇药药材名称大蛇药拼音Dà Shé Yào别名阿婆伞、火蕾木、凉伞木(《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五加种植物幌伞枫的根

  • 小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木通药材名称小木通拼音Xiǎo Mù Tōnɡ别名毛蕊铁线莲、过山龙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丝瓜花Clematis lasiandra Maxim.,以茎藤入药。秋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