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鳣鱼

鳣鱼

《中药大辞典》:鳣鱼

药材名称鳣鱼

拼音Zhān Yú

别名鳣(《诗经》),含光、蜡鱼(啪海异物志》),黄鱼(《尔雅》郭璞注),阿八儿忽鱼(《饮膳正要》),颊鱼(《医学入门》),玉版鱼、鲟蟥鱼((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鲟科动物鳇鱼

原形态鳇鱼(宁原《食鉴本草》)

体长约2米,最大的可长达5米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全体被纵列的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背骨板1行,较大,10~16块,位于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连尾鳍。背、腹侧骨板各2行,背侧骨板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之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身体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位于后方;臀鳍26~36;其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

生活于大的河流中,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的漩涡处。捕食其他鱼类。

本动物的肝(鱣鱼肝)、鳔(鱣鱼鳔)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东北,黑龙江尤为常见。

性味甘,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②《医学入门》:"味甘,平,小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

①《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②《医学入门》:"醒酒。"

③《医林纂要》:"壮筋骨,长气力。"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虚,令人肥健。"

注意①《食疗本草》:"发诸气病,不可多食。亦发疮疥,动风。"

②宁原《食鉴本草》:"食多生热痰。"

③《纲目》:"服荆芥药,不可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鳣鱼

药材名称鳣鱼

拼音Zhān Yú

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

别名鳣、含光、蜡鱼、黄鱼、阿八儿忽鱼、颊鱼、玉版鱼、鲟鱑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饮膳正要》:阿八儿忽鱼,脂黄肉粗,无鳞骨,止有脆渭,胞可作鳔胶,甚粘,鳔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其鱼大者有一、二丈长,生辽阳东北海河中。

2.《纲目》:鳣,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其状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颔下,其尾歧,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其屠也在矾石湍流之间,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多误人之,昔人

来源药材基源:为鲟科动物蝗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so dauricus(Georgi)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杀后,取肉鲜用。

原形态蝗鱼,体长约2m,大者可长达5m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前端略向上翘,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宽大,弧形下位,前方有吻须2对。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彼此相连,并向腹面伸展。体被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棘,背行骨板较大,黄色,10-16块;体侧骨板黄褐色,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后位;臀鳍26-36,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背青黑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江河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洲涡处,捕食其他鱼类。性成熟迟,需17-20年,5-6月为产卵期,溯江产卵,卵深灰色,产卵约150万粒。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流域尤为多见。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主病后体虚;筋骨无力;贫血;营养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注意不宜久食。

各家论述1.《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2.《医学人门》:醒酒。

3.《医林纂要》:壮筋骨,长气力。

4.《随息居饮食谱》:补虚,令人肥健。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硬九子连环草

    药材名称硬九子连环草拼音Yìnɡ Jiǔ Zǐ Lián Huán Cǎo别名九子连环草、肉连环、一串钮子、九节虫、棕儿羊来源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虾脊兰Calanthe di

  • 红马蹄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马蹄草药材名称红马蹄草拼音Hónɡ Mǎ Tí Cǎo别名马蹄肺筋草、接骨草、接骨丹[四川]、闹鱼草[云南]、金钱薄荷[浙江]、大驳骨草[广东]来源为伞形科石

  • 小麦

    《中药大辞典》:小麦药材名称小麦拼音Xiǎo Mài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

  • 胶质鼠尾草

    药材名称胶质鼠尾草拼音Jiāo Zhì Shǔ Wěi Cǎo英文名Glutinous Sage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胶质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uia g

  • 还魂草

    药材名称还魂草拼音Hái Hún Cǎo别名打不死出处《陕西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轮叶景天的全草。夏、秋季采,洗净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须根细。茎直立,不分枝

  • 香石藤果

    《中药大辞典》:香石藤果药材名称香石藤果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 Gu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果实。秋、冬采收,蒸后取出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

  • 水贯众

    药材名称水贯众拼音Shuǐ Guàn Zhònɡ别名贯众、小贯众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陕西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shensiense Christ采收和储藏:夏

  • 尖山橙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山橙药材名称尖山橙别名竹藤、乳汁藤、藤皮黄、鸡腿果、石芽枫、黄狗合藤、咛头果来源夹竹桃科尖山橙Melodinus fusiformis Champ.,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功

  • 马蹄叶

    药材名称马蹄叶拼音Mǎ Tí Yè别名小马蹄当归、水葫芦、水八角(《贵州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驴蹄草或花葶驴蹄草的全草。原形态①驴蹄草,又名:驴蹄菜。多年生草

  • 扁竹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根药材名称扁竹根拼音Biǎn Zhú Gēn别名蝴蝶花、铁扁担、豆豉叶根来源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状茎入药。四季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