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鲈鱼

鲈鱼

《中药大辞典》:鲈鱼

药材名称鲈鱼

拼音Lú Yú

别名花鲈、鲈板、花寨、鲈子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鮨科动物鲈鱼

原形态体长,侧扁,背腹面皆钝圆,背部在第1背鳍起点处隆起。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略尖,中等大。吻尖,口大,稍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锄骨、口盖骨上都有细齿,舌平滑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后角下缘有3个大棘,鳃盖后缘具1棘。鳃孔大,两边的鳃膜和鳃峡相连处的距离很近,鳞小,呈栉形;侧线鳞70~78,背鳍、臀鳍基部鳞片小。背鳍显着分为2个,第1背鳍Ⅻ,为梗棘,以第5及第6棘最长;第2背鳍13,为分枝鳍条;背鳍起点在鳃盖棘后。腹鳍16,胸位。胸鳍短。臀鳍Ⅲ7~8,起点在背鳍第6鳍条下方,其棘以第2个最为强大。体色背部灰白,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半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呈灰色,有黑色边缘,背鳍中部有黑色条纹。

性凶猛,以鲚、银鱼鲻鱼等为主要食物。

生境分部分布沿海一带及河口和江河中。

化学成分食部100克含水分78克,蛋白质17.5克,脂肪3.1克,碳水化物0.4克,灰分1克;钙56毫克,磷131毫克,铁1.2毫克,核黄素0.23毫克,尼克酸1.7毫克。台湾产者含水分76.10%,粗蛋白19.39%,粗脂肪1.16%,灰分1.16%。关于维生素,尚有下述数字:100克中有维生素A180国际单位,B1_130,B2_110微克,尼克酸2.4毫克。

鲈血中含铜量与鲈的性成熟度无大关系,有色肌中较无色肌中为多。

性味甘,平。

①崔禹锡《食经》:"味咸,大温,无毒。"

②《食疗本草》:"平。"

③《日用本草》:"味甘,平。"

功能主治益脾胃,补肝肾。治水气,风痹,并能安胎。

①崔禹锡《食经》:"主风痹瘀疰,面疱。补中,安五脏。可为臛脍。"

②《食疗本草》:"安胎,补中。作鲙尤佳。"

③《嘉佑本草》:"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

④《本草衍义》:"益肝肾。"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鲈鱼

药材名称鲈鱼

拼音Lú Yú

英文名Japanese sea perch

别名花鲈、鲈板、花寨、鲈子鱼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1.《嘉佑本草》:鲈鱼,多食宜人,尤良。又暴干甚香美,虽有小毒,不至发病。

2.《纲目》:黑色曰卢,此鱼自质黑章,故名。淞人名四鳃鱼。鲈出吴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状微似鳜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李时珍认为鲈鱼即松江的四鳃鱼(杜父鱼科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但据所述状微似鳜鱼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

来源药材基源: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鲈鱼,体侧扁,一般长60cm左右。头中等大,吻钝尖。眼中大,上侧位。口磊,斜裂。下颌稍突出,上颌骨后端膨大,伸达眼缘后下方。上下颌牙带状、细小,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牙。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后角及下缘具4棘,鳃盖骨具1扁平棘。鳃耙(7-9)+(13-16)。体被小栉鳞,头部除吻端及两鬲外均被鳞。侧线完全,侧鳞70-80(14-180/(17-22)。背鳍2个,稍分离。第1背鳍Ⅻ,硬棘;第2背鳍Ⅰ-12-13。臀鳍Ⅲ-7-8,始于背鳍第6鳍条下方。胸鳍16-18,较小,位低。胸鳍Ⅰ-5,胸位,尾鳍分叉。体背侧灰青绿色。生活于淡水者体郄较浅白。体侧上增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由于逐渐增长,斑点渐不明显。腹侧银白色。背鳍条部和尾鳍边缘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近岸浅海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处,也可生活于淡水中春夏间幼鱼有成群溯河的习性,冬季返归海中主食鱼、虾类。秋末冬初在河口产卵。卵浮性,径1.35-1.44mm,具油球。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食部100g,含水分78g,蛋白质17.5g,脂肪3.1g,碳水化物0.4g,灰分 lg;钙56mg,磷131mg,铁1.2mg,核黄素(riboflavine)0.23mg,烟酸(nicotinic acid)1.7mg。台湾产者含水分76.10%,粗蛋白19.39%,粗脂肪1.16%,灰分1.16%。关于维生素, 尚有下述数字:100g中有维生素A18Ou,B1 130μg、B2 110μg,烟素2.4mg。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益脾胃;补肝肾。主脾虚泻痢;消化不良;疳积;百日咳;水肿;筋骨萎弱,胎动不安;疮疡久不愈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60-240g,或作鲙食。

注意《嘉祜本草》:“多食发痃癖及疮肿,不可与奶酪同食。”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

2.崔禹锡《食经》:主风痹,面疱。补中,安五脏。

3.《食疗本草》:安胎、补中。

4.《嘉佑本草》: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

5.《本草衍义》:益肝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鸢脑髓

    药材名称鸢脑髓拼音Yuān Náo Su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头风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具。复方治老年头

  • 杓儿菜

    药材名称杓儿菜拼音Sháo ér Cài别名挖耳草、芸香草、毛叶草、野烟、牛儿草、牛牛草、金挖耳、大白泡草、倒提壶、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出处杓儿菜始载于《救荒本草》,云:"杓儿菜,生密

  • 刺榆叶

    药材名称刺榆叶拼音Cì Y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

  • 香阿魏

    药材名称香阿魏拼音Xiānɡ ā Wèi别名类阿魏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多伞阿魏的树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rula ferulaeoides (Sterd.) Korov.[Peucedan

  • 绢毛菊

    药材名称绢毛菊拼音Juàn Máo Jú别名空桶参、空洞参、空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oseris gillii (S. Moore) Stehb. [Cr

  • 括金板

    药材名称括金板拼音Kuò Jīn Bǎn别名水杨柳(《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水黄花的根皮及叶。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肥厚。茎直

  • 刘寄奴

    《中药大辞典》:刘寄奴药材名称刘寄奴拼音Liú Jì Nú别名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

  • 天泡子

    《中药大辞典》:天泡子药材名称天泡子拼音Tiān Pào Zǐ别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

  • 蜜蜂子

    《中药大辞典》:蜜蜂子药材名称蜜蜂子拼音Mì Fēnɡ Zǐ别名蜂子(《本经》)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的幼虫。性味甘,平。①《本经》:"味甘,平。"

  • 米团花

    药材名称米团花拼音Mǐ Tuán Huā别名山蜂密;渍糖花、明堂花、大蜜糖花、蜂糖花、蜜蜂树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蜂蜜树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osceptrum canu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