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指赤白带下。详该条。
病名。见《银海精微》。为暴风客热之俗称,详该条。
针灸术语。指在盛夏的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民间习以此时治疗哮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指经常咳嗽的病人。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详咳嗽条。
中焦指脾胃。即湿邪阻滞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症见头重、怠倦、脘闷、腹胀、纳呆、口粘渴、喜热饮、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腻,脉缓等。
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导致气候反常,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病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卷九。系指小儿发癎瘥后六七岁不能语音。《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风痫因儿衣厚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瘈疭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制大黄五两,车前子二两半,槟榔、郁李仁、火麻仁、菟丝子、牛膝、山药、山茱萸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治风痱,缓则四肢不举,成一臂不遂,或左瘫右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脉会太渊。”太渊为肺经输穴。肺朝百脉,本穴位于寸口,寸口为脉之大会,候诊脉气之处,故云脉会太渊。凡脉病皆可酌情针灸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