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霍乱

霍乱

病名。出《灵枢·五乱》。俗称触恶。泛指突然剧烈吐泻,心腹绞痛的疾患。《诸病源候论·霍乱病诸候》:“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①指剧烈吐泻有传染性的病症。《伤寒溯源集·霍乱证治》:“此皆六气胜复之变也,……或为诸寒湿间气客气所胜者亦然,且尤于阴晴风雨,酷暑暴寒之中,每每有之。一家之中,一里之内,或阖境皆然,乃时行寒湿也。”症见突然心腹绞痛,上吐下泻,躁乱烦闷,甚则转筋手足厥逆等。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危重时宜中西两法结合抢救。②指严重吐泻的病症。多因暑天感湿,或饮食失节所致。《医学入门》卷二:“三焦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饮食不节,清浊相干,阴阳乖隔,轻者止曰吐利,重者挥霍扰乱,乃曰霍乱。”《医学心悟》卷三:“又有暑天受湿,呕吐泻利,发为霍乱。此停食伏饮所致。宜分寒热治之,热者口必渴,黄连香薷饮主之;寒者口不渴,藿香正气散主之。”根据病因与症状不同,有干霍乱湿霍乱暑霍乱热霍乱等,详各该条。本证可见于霍乱、副霍乱、嗜盐菌性胃肠炎等疾患,也可见于某些食物中毒。

猜你喜欢

  • 三叶蛇莓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 吴山甫

    【介绍】:见吴昆条。

  • 肘后痈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发臂毒。系生于肘后之肿毒。在肘后内侧者称内肘毒;在肘后外侧者称外肘毒,均由风火郁结,气血凝结而成。证治参见无名肿毒条。

  • 真火

    即肾阳。详该条。

  • 筋惕肉瞤

    证名。指筋肉惊惕跳动。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伤寒明理论》卷三:“其于筋惕肉瞤,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

  • 痟中

    古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即中消,详该条。

  • 病机沙篆

    书名。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2卷。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分析病机、病因、症状、治法及处方。有论有方,以论为主。本书收入《士材三书》中。

  • 冒寒

    感冒之一种。见《丹溪心法附余·伤寒》。《时病论·冒寒》:“冒寒之病,乃寒气罩冒于躯壳之外,而未传经入里也。是以遍体酸疼,头亦微痛,畏寒发热而乏汗,脉象举之而有余,宜辛温解表法治之。”详见风寒感冒条。

  • 硫黄中毒

    病名。古代封建贵族为追求长生而恣意服石硫黄或含硫黄丹石药过多中毒。《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硫黄毒的药物。如金星草、胡麻油、米醋、飞廉、细辛、余甘子、乌梅、黑铅、铁浆、朴硝、猪血、羊血、冷猪肉、鸭肉、猪脂

  • 五不男

    见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指男子生殖器官先天发育畸形或其他病变而不能生育者。即天、漏、犍、怯、变等五种不育症。天,指天宦,男子先天性外生殖器或睾丸缺陷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漏,精液不固,常自遗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