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花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在尿道口旁,可见棕眼小孔,孔内作痒,用手挤捻有少量脓液流出。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翼首草之藏语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吉林中草药》。即蜘蛛,详该条。
针刺术语。出《针经指南》。“气”是指针下的得气感应。《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是指这种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变部位而言。
①指正气与邪气互相争持。由此构成疾病的一般病理过程。②指伤寒少阳病出现寒热往来的病机。恶寒是正不胜邪;发热是正气抗邪外出;寒热交替出现是正气与邪气互相争持的状态。《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邪气因
中医丛书。清温载之(存厚)撰。刊于1886年。收有《温病浅说》、《温氏医案》及《小儿急惊治验》3种,现存初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