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长在皮肤上的赘瘤。出《外科正宗》卷四。由于肝失血荣,以致筋气外发而生。本病初起如赤豆大,质硬,时久表面微呈枯槁,逐渐碎裂,蓬松如刺,形如花蕊。多发于手、足、头皮、胸乳等处。治疗:根蒂细小者,用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龙胆,详该条。
出《斗门方》。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四。即子痫。详该条。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如沉滑而长。《难经·四难》:“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
参见痧痘集解条。
见《本草纲目》。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治宜桂枝加芍药汤等。参见五脏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