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公元三世纪【介绍】:西晋时期著名医家。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说山东济宁)人。曾任太医令,对脉学有较深刻的研究,集录其前代文献中有关脉学的内容结合个人的体会,编成《脉经》10卷,列述二十四
食疗烹饪著作。清·薛宝辰撰于1926年。4卷。本书共记载了清朝末年比较流行的一百七十余品素食的制作方法,较《本心斋疏食谱》、《山家清供》等古代素食论著。内容丰富而多样,制法考究而易行,特别是所编菜点俱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妇人屡孕屡堕,故名。参见滑胎条。
书名。3卷。清·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本书汇萃苏州名医叶桂、薛雪、缪遵义三家医案,所选大多证治熨贴,议论中肯。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心的下方,通常专指胃脘部。《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否痛。”
农历推算四季气候而划分的二十四个单位。《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谓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一季节管六个节气,四个季节组成
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条。
即心脏所主的血。心血不仅能营养人体周身各部分组织,同时也能滋养心脏本身,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旺则血脉充盈,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心血虚则心悸健忘,惊惕不安,失眠多梦,面色无华。
病名。长虫即蛔虫。《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蚘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详蛔虫病条。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