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见《景岳全书·面病》。详面目浮肿条。
【介绍】:见汪淇条。
见《集验拔萃良方》。为丹参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五臭之一,焦为火臭,入通于心,故为心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其臭焦。”临床上病人厌恶焦臭或自觉口有焦苦气味,常是火热内结,津液受损的病征,如《难经》谓:“故知
五臭之一,臊为木臭,入通于肝,故为肝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木,……其臭臊。”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白带、汗液等出现腥臭,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经闭。详该条。
书名。又名《杂病证治类方》、《类与》、《王损庵先生类方》。明·王肯堂辑。8卷。本书是《证治准绳》中的一种。书中选集内科杂病、五官科等病证的方剂,予以分类汇编而成。分为卒中暴厥、中风、中寒等30大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