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酱头

酱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酱头

药材名称酱头

拼音Jiànɡ Tóu

别名绛头、赤地胆、血地胆、大红药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酱头Polygonum aubertii Henry [Bilderdykia aubertii (Louis Henry)Moldeuke],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用于痢疾,消化不良,胃痛,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疔疮初起,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2~3钱,研粉吞服0.5~1钱,用酒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酱头

药材名称酱头

拼音Jiànɡ Tóu

别名地胆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蓼科植物酱头块根。秋季采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长3~8米。块根肥大,直径可达10~20厘米,横切面酱红色。茎绿色至淡紫绿色,光滑无毛,有紫色斑点。叶互生,宽卵形成卵圆状三角形,长4~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尖,基部截形至浅心形,两面近于无毛,上面有紫斑纹或无;叶鞘干虞质,叶柄长2~4厘米。花小,白色;总状花序腋生咸顶生。瘦果卵形,包被于宿存花被内,具3棱。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山沟、向阳的灌木丛中。分布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性味涩,凉。

功能主治收敛,止痢,消炎。治痢疾,消化不良,内出血,疔疮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酱头

药材名称酱头

拼音Jiànɡ Tóu

别名地胆、绛头、血地胆、大红药、朱砂莲、九节节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齿叶蓼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denticulatum Hua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块根,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近球形,表面棕褐色,直径达10cm,常有瘤状结节并生出多数具分枝、弯曲、线状而长的小根。茎中空,长达1m或更长,基部稍木质,散生棕色、甚小而明显的斑点,分枝多,枝梢纤细,小枝灰黄色,有细槽纹,一侧被极短的微柔毛,其余无毛,茎中部的节间长5-9cm,最下及顶部的较短;托叶鞘干膜质,棕色,长4-6mm,先端斜而渐尖,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6cm,茎顶部的叶柄较短;叶片柔嫩,长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长2-11cm,宽1.5-6cm,茎中部的叶基部心形,顶部的叶基截平,鲜叶片的中央有深色色晕,两面无毛,但密生细小的乳头状突体,叶缘有甚小的裂齿。总状花序,2-7个(稀单个)总状花序组成腋生及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4cm,无毛;花梗约与苞片等长或稍长;苞片阔卵形,干后玫瑰红色,长约2mm;花被白色,裂瓣5,基部合生,花蕾期为阔卵形,盛花时伸长,长达4mm,宽约2mm;雄蕊8枚,花药球形;子房长约1mm,花柱3枚,合生至中部,长约1mm,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包干宿存的花被内。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向阳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和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块根肥大,圆球形,或略呈葫芦形,长10-20cm,直径8-18cm。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凹凸不平,有明显的不规则皱纹,顶部有残余茎基。质坚硬,不易折断。

横断面绎红色,具粉性,可见同心环。气微,味苦、涩。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心;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清热解毒;调经止血。主不良;胃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疔疮初起;外伤出血消化不良;胃痛;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疔疮初起,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粉,2~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金梅草

    药材名称小金梅草拼音Xiǎo Jīn Méi Cǎo别名野鸡草、山韭菜、小金锁梅、龙肾子来源仙茅科小金梅草属植物小金梅草Hypoxis aurea Lou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

  • 貂尾

    《中药大辞典》:貂尾药材名称貂尾拼音Diāo Wěi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鼬科动物紫貂的尾或皮毛。原形态紫貂,又名:黑貂(《国策》),栗鼠(《尔雅翼)),貂鼠、松狗(《纲目》)。体长38~56厘米,尾

  • 滇绿豆

    药材名称滇绿豆拼音Diān Lǜ Dòu英文名Green Gram of Yunnan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滇绿豆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yunnanen

  • 广东升麻

    《中药大辞典》:广东升麻药材名称广东升麻拼音Guǎnɡ Dōnɡ Shēnɡ Má出处《广东中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夏、秋季采收2~3年生者,挖取根部,去净茎叶,须根,洗净,晒干或焙

  • 红花小独蒜

    药材名称红花小独蒜拼音Hónɡ Huā Xiǎo Dú Suàn英文名tuber of Yunnan Bletilla别名小白及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红花小独蒜的假鳞茎。

  • 光肺筋草

    药材名称光肺筋草别名无毛粉条儿菜来源百合科光肺筋草Aletris glabra Bureau et Franch.,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福建、台湾、湖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润肺

  • 牛巴嘴

    药材名称牛巴嘴拼音Niú Bā Zuǐ别名山蚂蝗[云南]、野豆子、大山蚂蝗[四川]来源豆科山蚂蝗属植物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inuatum Blume ex Baker,以根及全株

  • 东北延胡索

    《中药大辞典》:东北延胡索药材名称东北延胡索拼音Dōnɡ Běi Yán Hú Suǒ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Amurensis别名土元胡来源为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

  • 婆婆指甲菜

    《中药大辞典》:婆婆指甲菜药材名称婆婆指甲菜拼音Pó Pó Zhī Jiɑ Cài别名瓜子草(《植物名实图考》),高脚鼠耳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救荒本草》来源

  • 花蝴蝶根

    药材名称花蝴蝶根拼音Huā Hú Dié Gēn别名皂药根(《分类草药性》),拐枣七、鸡脚七(《贵州民间药物》),血当归(《云南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蓼科植物缺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