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当归散

别名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制法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用法用量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备注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方中当归原无用量,现据《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补。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当归散

别名赤小豆散、当归赤小豆散、赤小豆汤、赤豆当归

处方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晒干),当归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用法用量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卷九)、赤小豆汤(《嵩崖尊生》卷八)、赤豆当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赤豆当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据《千金》补。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临床应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近血《中国肛肠病杂志》(1987;7:43)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32例,有效率为96%。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败弩散

    药方名称败弩散处方干地黄10分,干枣3枚,杜仲2分,当归4分,附子4分(炮),故败弩筋(烧灰)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金疮弓弩所中,筋急屈伸不得。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温酒送下,日3夜1服。摘录《鬼遗

  • 茴消散

    药方名称茴消散处方朴消5钱,茴香(炒)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膀胱热而不通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下。摘录《仙拈集》卷二

  • 单行羖羊角散

    药方名称单行羖羊角散处方羖羊角(烧作灰)。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心闷,亦治难产。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温酒送下;若不愈,须臾更服,取愈止。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千金翼》卷六

  • 齑水驻车丸

    药方名称齑水驻车丸处方驻车丸加齑水。功能主治嵌甲脓出,痛不可忍。用法用量齑水口含净洗,却用《局方》驻车丸,研细敷之。摘录《普济方》卷三○○

  • 鲫鱼涂敷方

    药方名称鲫鱼涂敷方处方生鲫鱼长10厘米 豉50克制法上二味,合捣令细。功能主治治疮癣浸淫。用法用量涂敷疮上,一日三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防桔汤

    药方名称防桔汤处方防风1钱,麦冬1两,玄参1两,桔梗3钱,甘草1钱,天花粉2钱,黄芩2钱。功能主治补水之不足,散火之有余。主火丹。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 白术生犀散

    药方名称白术生犀散处方白术半两,桔梗(微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马牙消(研)半两,麝香(研)1钱,生犀角(镑)半钱。制法上药捣罗4味为散,与2味研者和匀。功能主治小儿一切风热。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

  • 丹参汤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丹参汤药方名称丹参汤处方蒴藋2两,丹参2两,甘草(炙)1两,秦艽1两,独活1两,乌头(炮)1两,牛膝1两,踯躅花半两,蜀椒半两(汗)。制法上切。功能主治恶肉核瘰疬,诸风

  • 陷胸汤

    药方名称陷胸汤处方大黄栝楼实黄连各6克甘遂3克制法上四味,哎咀。功能主治治痰火水饮内结,胸腹胀痛,食饮不消,大便不通。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500毫升,分三次服。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 连翘金贝煎

    药方名称连翘金贝煎处方金银花贝母(土者更佳)蒲公英夏枯草各9克 红藤21~24克连翘15~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阳分痈毒,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用法用量用好酒500毫升,煎至250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