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上焦风热邪毒上冲咽喉而起。《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靠帝中下边,初起两边红紫如粟形大,逐时胀肿,起鳞向上者是;渐长如绿豆大,似松子一样,甚至黄皮裹住。及有莲子大者,斯难治矣。”一边生者名单松
即脏会。详该条。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本病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白睛常暴露于外,遭受外邪侵袭,以致干涩少津,红赤肿痛,甚至黑睛生翳,危害视力。相当于今之兔眼症。参见暴露赤眼生翳条。
病证名。①指胸腹部痞满、按之不痛的疾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②指虚劳的七种病证。①指阴寒、阴萎、里急、精连连、精少阴下湿、精清、小便苦数临事不卒(见《诸病源候论
证名。指肾水凌肺所致的哮证。《类证治裁》卷三:“肾哮,火急者,勿骤用苦寒,宜温劫之,用椒目五、六钱,研细,分二、三次,姜汤调服。”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