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启玄》卷七:“一曰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泛指时愈时发的漏症,漏孔时出脓水者。
人体部位。亦称五体,指头和两手两足。《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
病名。《疔疮要诀》:“此疔发于脾肾肺火,生鼻孔两旁根。”由阳明热毒结聚所致。证见鼻孔旁边迎香穴焮肿作痛,甚则恶寒身热。宜清热解毒。可服用苏梗、花粉、橘红、川贝母、连翘、银花、薄荷、甘草、鲜芦根之属。
亦称脉应四时。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疖生于乳房部者。证治同疖。
出《神农本草经》。即竹沥,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哮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