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
即皮内针疗法。见该条。
见穴位磁疗法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地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外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之气不和所致的表证。《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虚者,或为多汗,或为肉战,或为怯寒。”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治宜解肌发表,用桂枝汤等方。亦指慢性疾患的汗
见《本草正义》。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涌流出于外。《素问·著志教论》:“阳气滂溢,干嗌喉塞。”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川乌一斤。为末,入砂锅内,加醋慢火熬如酱色,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患处,然后敷此药。治湿痰流注。
病名。《千金翼方》卷二十四:“燥湿痔,痔有雌雄者。”相当于肛门周围脓肿、外痔及肠蛲虫病等。宜服槐子圆。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