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黄
见《幼科全书》。即胎疸。详该条。
见《幼科全书》。即胎疸。详该条。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喉丹之因于风热者。详风热喉丹条。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
【介绍】:见倪维德条。
病证名。即五更泄。《不居集·泄泻》:“五更溏泄。有肾虚失闭藏之职,五味子丸;亦有食积,香砂枳术丸;寒积理中汤;酒积葛花解酲汤。”详五更泄条。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即太阳经病。亦称伤寒表证。详该条。
出《奇效良方》。指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脉纹。详小儿指纹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多由痰火邪毒上冲,或杨梅疮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上腭腐溃,甚或溃蚀与鼻相通。治宜清火解毒,祛腐生肌。可选用五宝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可用银花,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