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鸣

肠鸣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腹鸣。《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内经》肠鸣有五。一曰脾虚。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枳实理中汤加木香。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六君子汤加木香。三曰邪在大肠。经云,肠中雷鸣,气上冲胸,邪在大肠。半夏泻心汤。四曰土郁。经云,土郁之发,肠鸣而为数后是也。平胃散半夏、木香、茯苓。五曰热胜。经云,少阳在泉热淫所胜,病腹中肠鸣,气上冲胸。葶苈木香散。《金匮》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腹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东垣云,如胃寒泄泻,肠鸣,于升阳除湿汤中加益智、半夏各五分,生姜大枣和煎。丹溪云,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乃火激动其水也。二陈加芩、连、山栀;不应,用胃苓汤加减。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葶苈丸加木香。”

猜你喜欢

  • 排托

    排脓托毒之简称。详内托条。

  • 落项喉风

    病名。指患喉风但以颈项肿痛或破溃为主要表现者。又叫掩颈风。《喉科心法》:“不分左右,其肿痛腐烂,皆在颈内,喉中并不现形,最为恶候,致病之源,其因有二。一因正虚邪盛,蒙蔽脉络,不及透至部位而发……;一因

  • 金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肺经所致。其症初起周身白斑如癣,眉睫脱落,日久鼻柱凹陷,眼反唇裂。相当于瘤型麻风。

  • 蛇利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 太阴脏病

    病证名。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亦称太阴脏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

  • 益母蒿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即益母草,详该条。

  • ①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附于肝,内藏胆汁,助胃消化。《脉经》:“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有中精之府之称。胆的功能称胆气。胆气除分泌胆汁外,还包括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

  • 陈昭遇

    【生卒】: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南海(今广东南海)人。世代名医,精究医术,治病多验。开宝初被荐为医官。933年(开宝六年)与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吴复珪等详校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 卫生宝鉴

    综合性医书。24卷,补遗1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东垣门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编成。卷1~3为药误永鉴,结合病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卷

  • 大鬼针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