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广嗣纪要》。即种子。详该条。
书名。8卷。原题太医院手著,实为清·刘汉基所撰。约成书于19世纪中期。卷1~6药性考,共载药415种(不分类),介绍其性味主治,颇多作者的经验与见解;卷7~8集录神效单方,列述黄疸、鼓胀、六郁、痹症等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五号明夷方。细辛、大黄、枳实、厚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一至三钱,淡姜汤稍冷送下。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而昏沉者。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指初潮月经。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临产,忽子死腹中,或胎前患热病,以致胎瘘,或生理不顺,坐草太迟,阻塞气血,或稳婆不谨伤胎,治宜速下死胎为第一。……宜朴硝急救饮。”(苍术、陈皮、厚朴、甘草、肉桂、朴硝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简称排托。即内托中的托毒透脓法。详内托条。
出《履岩本草》。即酢浆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