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羊屎木

羊屎木

《中药大辞典》:羊屎木

药材名称羊屎木

拼音Yánɡ Shǐ Mù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树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毛。叶对生;矩圆形至倒披针状矩圆形,长7~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渐尖而锐,基部长楔尖,全缘或近上半部有极疏的小齿;纸质;叶柄长1.5~2.5厘米。圆锥花序腋生,短于叶柄.小花排列紧密;花冠白色或绿白色;小苞片卵状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花柄极短,长1~2毫米;萼4齿裂,长约1毫米,裂片钝头,有小睫毛;花冠裂片4,长约3毫米。核果矩圆形,长1.5~2毫米,熟时紫黑色。花期5月。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散脓血,治痈疮发背。

用法用量外用:煎成浓液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羊屎木

药材名称羊屎木

拼音Yánɡ Shǐ Mù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manthus matsumuranus Hayata[O.Maxinmus H.T.Cha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5-10m。树皮淡灰色,粗糙。小枝扁平,黄褐色或紫红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5-3cm;叶片薄革质或厚纸质,倒披针形,长8-14cm,宽2.5-4.5cm,先端渐尖,具尖头,基部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或上半部有锯齿,两面无毛,具针尖状突起腺点。聚伞花序组成短小圆锥花序,着生于叶腋;苞片宽卵形,具小尖头,或边缘具短睫毛,花后脱落;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1.5-2mm,边缘通常具睫毛;花芳香;花萼长1.5-2mm,裂片长0.2-1mm,边缘具纤毛;花冠淡绿白色或淡黄绿色,长3-4mm,花冠管与裂片儿等长,裂片反折,边缘具极短的睫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部,花丝长1-1.5mm,花药椭圆形,长约0.5mm,药隔不延伸;雌蕊长约4mm,子房长约1mm,柱头头状,微浅2裂。果椭圆形,长1.5-3cm,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密林中或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解毒排脓消痈。主痈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浓液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菟丝草

    药材名称菟丝草别名金丝草来源旋花科菟丝草Cuscuta sp.,以带花果的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功能主治凉血散热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痈毒恶疮。用法用量1~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五蕊梅

    药材名称五蕊梅别名木茎山金梅来源蔷薇科山金梅属植物匍茎五蕊梅Sibbaldia procumbens L.,以全草入药。花开时采地上全草,晒干。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止咳,痛经,祛瘀消肿。用于咳嗽,月

  • 石蔓藤

    药材名称石蔓藤拼音Shí Màn Ténɡ别名牛儿藤、大鸭公藤来源鼠李科石蔓藤Berchemia hypochrysa Schneid.,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

  • 耳叶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叶排草药材名称耳叶排草别名耳状珍珠菜、二郎箭来源报春花科耳叶排草Lysimachia auriculata Hemsl.,以根、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

  • 橙子

    《中药大辞典》:橙子药材名称橙子拼音Chénɡ Zi别名橙(《上林赋》),黄橙(张籍),金橙(苏轼),金球、鹄壳(《纲目》)。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实。10月间果实成熟时采

  • 流苏子根

    药材名称流苏子根拼音Liú Sū Zǐ Gēn别名癞蜗藤、小青藤、牛老药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流苏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exBent

  • 阔叶垂头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阔叶垂头菊药材名称阔叶垂头菊来源菊科垂头菊属植物丛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stenactinum Diels,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性味苦,寒。功能

  • 屈头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屈头鸡药材名称屈头鸡别名树屈头鸡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屈头鸡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根及果实入药。秋季采

  • 银线草根

    药材名称银线草根拼音Yín Xiàn Cǎo Gēn别名土细辛(《广西中药志》),四叶细辛(《湖南药物志》),天王七、拐拐细辛、四叶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出处《安徽药材》来

  • 《中药大辞典》:酱药材名称酱拼音Jiànɡ出处《别录》来源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化学成分酱以大豆或面粉为主要原料,每100克酱的一般化学组成如下:㈠豆瓣酱水分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