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靛

红靛

药材名称红靛

拼音Hónɡ Diàn

别名紫苏;白花紫苏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萼鞘蕊花的根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eus esquirolii(Levl.)Dunn[Calamintha esquirolii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毛萼鞘蕊花,直立或上升草本,高15-45cm。基部木质化;茎四棱形,被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2.5cm,密被微柔毛;叶片卵圆形或近心形,长2-5cm,宽1-4cm,先端钝,基部浅心形,边缘具粗圆齿,近肉质,两面被微柔毛。轮伞花序多花,具醒,多数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长达15cm;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花萼卵状钟形,长约2.5mm,外面密被微柔毛,果进增大,长达5-6mm,萼齿5,近等长,三角形,后齿较前2齿宽;花冠紫色或紫蓝色,长约1.5cm,外面被疏微柔毛和腺点,上唇浅4裂,外反,长约4mm,下唇长达6mm,舟形;雄蕊4,内藏花丝基部近合生包围花柱基部;花柱内藏;柱头2浅裂;花盘前方膨大。小坚果近圆形,黑色,光滑。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石山、山谷岩旁或草地斜坡等多石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贵州和云南东南部。

化学成分全草含毛萼鞘蕊花素(esquinolin)B、C、D,蒲公英赛醇(taraxerol)和卡里欧醛(cariocal)等。

茎叶含毛萼鞘蕊花素(esquinolin)A,对映16β,17-贝壳杉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齐墩果酸(oleanolic cid)和β-谷甾醇 (β-sitosterol)等。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痰止咳;接骨;止血。主感冒发热;肺痈;劳嗽咯血;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常山

    《中国药典》:常山药材名称常山拼音Chánɡ Shān英文名RADIX DICHROAE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

  • 白苏

    药材名称白苏拼音Bái Sū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叶、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白苏子或玉

  • 木芙蓉根

    药材名称木芙蓉根拼音Mù Fú Rónɡ Gēn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根。功能主治治痈肿,秃疮,臁疮,咳嗽气喘,妇女白带。①《滇南本草图说》:&quo

  • 蟹爪

    《中药大辞典》:蟹爪药材名称蟹爪拼音Xiè Zhǎo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功能主治破血,消积,堕胎。治产后瘀积腹痛,

  •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药材名称浮尸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

  • 雪参

    药材名称雪参拼音Xuě Shēn别名红毛阳参、刺参、条参、鸡脚参、土高丽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Hook.f.etThoms.var.racemo

  • 大毛桐子根

    《中药大辞典》:大毛桐子根药材名称大毛桐子根拼音Dà Máo Tónɡ Zǐ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原形态毛桐,又名:红吊福、沉沙木、紫糠木、

  • 榕须

    《中药大辞典》:榕须药材名称榕须拼音Rónɡ Xū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气根。全年可

  • 银南星

    药材名称银南星拼音Yín Nán Xīnɡ英文名Highsheath Arisaema别名银半夏、地珠半夏、银半夏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银南星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玳瑁

    《全国中草药汇编》:玳瑁药材名称玳瑁拼音Dài Mào别名文甲、瑇玳来源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