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米碎花

米碎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米碎花

药材名称米碎花

拼音Mǐ Suì Huā

别名虾辣眼

来源山茶科柃木属植物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R. Brown,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敛疮。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外用治烧烫伤,脓泡疮。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调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米碎花

药材名称米碎花

拼音Mǐ Suì Huā

别名梅养东(侗名)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米碎花。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1~3米。嫩枝略有棱,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小,倒卵形,长2~4厘米,宽1.2~1.8厘米,先端钝,略尖或圆,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叶柄长2~3毫米。花具短柄,白色,雄花2~4朵腋生;苞片细小,2枚;萼片卵圆形,无毛;花瓣倒卵形;雄蕊15;雌花1~4朵腋生;萼片卵形,无毛;花瓣卵形,子房无毛,花柱3浅裂。浆果球形,径约4毫米。花期4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云南、贵州,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复方治脓疱疮:米碎花五钱,金银花藤三钱。煨水服和外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米碎花

药材名称米碎花

拼音Mǐ Suì Huā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Eurya

别名虾辣眼、米碎仔、矮茶。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米碎花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chinensis R. B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米碎花 小灌木,高达1.5m。嫩枝有2棱,与顶芽均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3mm;叶片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5cm,宽1-2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边缘密生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1-4朵腋生;花白色至黄绿色;萼片5,卵形,宿存,无毛;雄花苞片细小,花瓣倒卵形,长3-3.5mm,雄蕊约15,有或无退化子房;雌花花瓣卵形,长2-2.5mm,无雄蕊,子房无毛,花柱长1.5-2mm,先端3浅裂。浆果圆球形,直径约4mm,熟时黑色。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山草地、村旁、河岸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甘、淡、微涩、凉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解毒剑疮。主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深山不出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深山不出头药材名称深山不出头别名独脚莲、石上莲来源蛇菰科深山不出头Balanophora valida 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酸、甘,凉。功能主治解毒,散瘀,

  • 苏合香

    《中国药典》:苏合香药材名称苏合香拼音Sū Hé Xiānɡ英文名STYRAX别名苏合油、流动苏合香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

  • 光叶山黄麻

    《中药大辞典》:光叶山黄麻药材名称光叶山黄麻拼音Guānɡ Yè Shān Huánɡ Má别名硬壳朗、滑朗树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夏、秋采收。

  • 断线蕨

    药材名称断线蕨拼音Duàn Xiàn Jué英文名Shining Colysis别名石韦、一双剑、斩蛇剑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断线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

  • 娃娃拳

    《中药大辞典》:娃娃拳药材名称娃娃拳拼音Wá Wɑ Quán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

  • 鳗鲡鱼膏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膏药材名称鳗鲡鱼膏拼音Mán Lí Yú Gāo出处《纲目》来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脂肪。功能主治①陶弘景:"疗诸瘘疮。"②《唐本

  • 峨眉黄芩

    药材名称峨眉黄芩拼音é Méi Huánɡ Qín英文名Omei Skullcap别名白藿香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黄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

  • 水毛花根

    药材名称水毛花根拼音Shuǐ Máo Huā Gēn别名蒲草根、席草根、茫草、千子草来源莎草科水毛花根Scirpus triangulatus Roxb.,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除新疆外,

  • 甘肃棘豆

    《中药大辞典》:甘肃棘豆药材名称甘肃棘豆拼音Gān Sù Jí Dòu别名色舍儿(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的全草。7~8月采,切段,晒干。原

  • 睡菜根

    《中药大辞典》:睡菜根药材名称睡菜根拼音Shuì Cài Gēn别名过江龙(《贵阳民间药草》)。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睡菜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