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之一。为胆囊及胆管的炎症、结石。多由情志忧郁,饮食失节,过食油腻,或蛔虫上扰,致使肝胆气郁,湿热蕴结而成。症见脘胁部隐痛,胀闷走窜,牵引肩背,恶心呕吐,甚至口苦咽干,便秘尿赤,面目俱黄,或右上腹
即口腔。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①有预防疾病的含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并提出一些内服药预防疫病的方法。②有早期治疗的意义。“上工救其萌芽。”如见头目眩晕、大拇指和次指麻木、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
病证名。出《灵枢·淫邪发梦》。指睡眠多梦之症。多因心气虚衰,神不守舍;或脏腑阴阳不和,影响心神所致。治宜养心安神为主。《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夫梦者,亦神不安之一验耳。凡人形接则为事,神遇
见《中药材手册》。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精液稀少。见《辨证录·种嗣门》。又称少精。详该条。
病名。皮肤慢性溃疡之一。见《医门补要》卷上。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脾虚,湿邪浸淫所致。患处皮破肉烂,色黑形陷,滋水淋漓,不易生肌,顽固难愈。治宜健脾渗湿为主。内服除湿胃苓汤。外搽生肌散。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针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