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名。简称《圣惠方》。100卷。刊于992年。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在广泛收集民间效方的基础上,吸取了北宋以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集体编写而成。卷1~2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卷3~7分论五脏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葳蕤、茯苓、酸枣仁、石膏各一钱,人参七分。水煎热服。治病后多寐,身犹灼热。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参见阳人、阴人条。
见《药材学》。即蜂毒,详该条。
同眶。眼眶。《素问·玉机真脏论》:“目匡陷。”《素问·刺禁论》:“刺匡上陷骨中脉。”
即藿香正气散作蜜丸。治证同。见藿香正气散条。
见《中草医药经验交流》。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外科钤》卷六十四。即蜡矾丸,见该条。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十八方。人参、知母各一钱半,五味子八分,麦门冬(去心)三钱,石膏五钱,炙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自汗烦渴,脉洪涩者。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