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骨
见率谷条。
见率谷条。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孔内出白脓黄水不止者是也。”即慢性感染所致的漏症,时流脓水者。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已佚。
病证名。见《医方考》卷五。指因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所致的胁痛。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暖气则痛胀见宽,如情绪波动其痛加剧,多见弦脉。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严氏
五行的气化。五行之间,相反相成,不断变化发展。《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化宣平。”指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黄芪、麦门冬、熟地黄、桔梗各五钱,甘草二钱半,白芍药、五味子各二钱,人参三钱。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日三次。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证名。指感受风热阳邪所致的表证。《赤水玄珠·论表里热》:“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治宜辛凉解表。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方。参见热证条。
亦称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由先天之精所化,故名。它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难经·三
书名。秦伯未编。书成于1928年。全书选辑清代叶桂、薛雪、吴瑭、张聿青等二十多位医家约2000条医案,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他科病证。以医家为纲,以病证为目,分类清楚。选案多属记录简要,方治切于病情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八卦而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天廓。详该条。
拔罐法的一种。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