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牦牛角

牦牛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牦牛角

药材名称牦牛角

拼音Máo Niú Jiǎo

别名毛犀、牦牛、旄牛

来源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入药。

生境分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

性味酸、咸,凉。

功能主治清心,解热,镇静,镇痉。主治高热神昏,惊狂谵妄及热毒入血分、营分,斑疹,痈疡吐血,衄血等症。

用法用量0.6~1钱,水煎服或磨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牦牛角

药材名称牦牛角

拼音Máo Niú Jiǎo

出处《纲目》

来源为牛科动物牦牛

原形态牦牛(《山海经》),又名:旄牛(《山海经》),犣牛(《尔推》),毛犀(《广志》),猫牛(《汉书》颜师古注),竹牛(《昨梦录》),毛牛(《水东日记》)。

体形大而粗壮,成年雄兽长达3.6米,肩高可至1.6米,体重500公斤以上。肩部有凸起的隆肉。耳小。四肢短而粗。雄性角大,角基略扁,二角距离很大,角先直升,再向外,复向上弯曲,角尖又有向后弯的趋势。被毛暗褐色,头和背部的毛短而光滑,体侧、颈、腹、胸、尾部均具长毛。吻部、鼻部稍呈白色。年老时,头部的毛色较灰,背部带棕红色。尾下垂至踵部。家养的牦牛体形较小,毛色或有变化。繁殖期在秋季,怀孕期8~9月。

生境分部野生者栖息于高山峻岭。能耐寒冷而畏热。常数十成群。分布青、藏高原。

性味《纲目》:"酸咸,凉,无毒。"

功能主治《纲目》:"治惊痫,热毒,诸血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牦牛角

药材名称牦牛角

拼音Máo Niú Jiǎo

英文名Yak horn

别名牦牛、旄牛、犣牛、毛犀、猫牛、竹牛、毛牛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山经经》郭璞传:牦牛,牛属也,黑色,出西南。

2.《本草纲目》:牦牛,出甘肃临洮及西南,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毛杂白色者,以茜染红色。《昨梦录》云,西夏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制弓极劲,彼人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牦牛的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s grunnien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杀牦牛时锯下牛角,阴干或低温烘干。

原形态牦牛,状如牛,体粗大,重在500kg以上,头及躯体背面的毛短而光滑。肩部有突起这隆肉。体侧、颈、胸、腹、尾、颌、喉部均被下垂的长毛,尤以尾毛为甚。通体暗褐黑色,吻部、鼻部稍杂白以。四肢短粗;雄兽角大,而雌盖角小,角基略扁,二角分离甚远,角先向上,再向外,近末端复向内向上,角尖略向后弯。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青藏高原的荒凉之处,怕热而不畏冰雪。喜游荡,常数十成群,以高原山谷的粗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藏高原,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西段,东至四川西北部,南达西藏境内。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已驯为家畜。

性味味酸;咸;性凉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主高热惊痫;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不汤,15-30g。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惊痫,热毒,诸血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乌龟

    药材名称山乌龟拼音Shān Wū Guī别名地乌龟、吊金龟、金线吊乌龟。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广西地不容、桂南地不容、大叶地不容、荷苞地不容、马山地不容、小花地不容和黄叶地不容等的块根。拉丁植物动

  • 山扁豆子

    药材名称山扁豆子拼音Shān Biǎn Dòu Zi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种子。性味《现代实用中药》:"微苦。"功能主治《现代实用中药》:"

  • 饱饭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药材名称饱饭花拼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冬葵果

    药材名称冬葵果拼音Dōnɡ Kuí Guǒ英文名FRUCTUS MALVAE别名冬葵子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

  • 乌柳

    药材名称乌柳拼音Wū Liǔ别名乌柳根、小红柳来源杨柳科乌柳Salix microstachya Turcz.,以侧根及须根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刺梨子

    药材名称刺梨子拼音Cì Lí Zǐ别名文光果、刺槟榔果、木梨子、缫丝花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以根及果入药。夏季采果,秋季挖根,晒干或

  • 假蒟果穗

    药材名称假蒟果穗拼音Jiǎ Jǔ Guǒ Suì别名假蒟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果穗。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小黄构

    药材名称小黄构拼音Xiǎo Huánɡ Gòu别名小黄钩、藤构、娃娃皮来源瑞香科小黄构Wikstroemia micrantha Hemsl.,以茎皮、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淡

  • 长毛柃叶

    药材名称长毛柃叶拼音Zhǎnɡ Máo Lí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长毛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ciliata Merr.[Eurya patentipila Chun]采

  • 对叶百部

    药材名称对叶百部拼音Duì Yè Bǎi Bù英文名Tuber Siemona Root别名大百部、野天门冬根、山百部来源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