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之一。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是也。”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多由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病损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
【介绍】:见张扩条。
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参见上损及下条。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因新产血虚多汗出,易中风邪,血虚不能濡养筋脉,风邪易于化燥伤津,故令病痉;亡血汗多腠理不密,寒邪乘虚侵袭,正气内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疮脱痂后,因表虚不固,见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引起面目、遍身浮肿。治宜微汗解表。用五皮饮。
【生卒】:1862~1922【介绍】:清末医家。字君明,号明斋。江苏常熟人。屡考科举不第,后因母病学医,长于种牛痘。撰有《世界历代名医传略》一书。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多因感受山岚疠毒之气,湿热郁蒸所致。《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之成漏者。见井疽条。
病名。《素问·骨空论》:“督脉者……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多因寒湿之邪,郁结为热,复受寒邪所袭而致。症为少腹痛引睾丸,气上冲心,二便不利。宜理气散寒。可用天台乌药散加铁锈水调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