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见《唐书·艺文志》。2卷。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剂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颊疡。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叶上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介绍】:见熊宗立条。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情志不遂郁怒气结而成。症见颈部缺盆穴处肿胀,延及耳根,破溃成漏,疼痛流脓水。宜内服空青散。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
见神农本草经条。
【介绍】:见唐黉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一。即臁疮。详该条。